[本站讯]4月15日下午,文学院新杏坛迎来了海峡对面的学者——台湾元智大学中语系教授兼主任王润华先生。王教授从亲身经历出发,就如何越界跨国重新解读中文文学作了探讨,讲座由文学院黄万华教授主持。
讲座中,王润华教授表示,他所说的“越界跨国”,不单指跨越民族国家的区域界线,也指跨越学科、文化、方法、视野的边界,同时也超越文本,进入社会及历史现场,回到文化或文学产生的场域。有时也有必要打通古今,进出现代与古代之间,解读现代与古典文学。在“中文”演变成“华文”后,华文文学在世界各地蓬勃地发展,因此我们也要突破传统中国文学的典范去解读各种中文与华文的文学,种种跨越,目的是要设法去解读文学作品。王润华说,美国学术界自二次大战以来,出现研究中国的新潮流——中国学(Chinese Studies),它与汉学传统有许多不同之处,它很强调中国研究与现实相关,思想性与实用性,强调研究当代中国问题。他说现在我们需要受过特别训练的学者,通晓最少一种为众所知的其他文学的治学方法与技巧,由他们把这些治学方法与技巧应用于中国文学研究上。只有采用这样的研究方法,中国文学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西方读者才会心悦诚服地承认中国文学应在世界文坛上占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传统的学术研究疆界消失后,从跨越学科到越界跨国,从古典到现代,从中文文学到华文文学,是王教授近年研究与教学之旅的路线图。王润华最后说,每个人需要一张从本土出发、跨越国界的地图,他希望他的这张研究经验路线图,能对正要出发的年轻学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与方向,会带来启发与思考。
王润华,原籍广东从化县,1941年生于马来西亚,国立政治大学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南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院助理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现为台湾元智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兼中国语文学系系主任。擅长散文与诗歌创作,文学著作有《患病的太阳》《高潮》《内外集》《橡胶树》《山水诗》《王润华自选集》等。曾先后获得创世纪二十周年纪念奖、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中兴文艺奖、东南亚文学奖、新加坡文化奖和亚细安文学奖。在学术领域中,擅长中西比较文学、唐代诗论和诗歌、现代文学等,著有《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从司空图到沈从文》、《鲁迅小说新论》等。此外,还编著《东南亚华文文学》、《亚细安文学选集》、《新华华文文学选集》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