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院新闻

红学大家聚会新杏坛:论“红学”与“秦学”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6年05月19日


    [本站讯]5月18日晚,文学院第四十五期新杏坛在邵馆一楼报告厅举行,话题是“红学”与“秦学”。本次杏坛邀请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红学”与“秦学”研究员张庆善。报告由文学院马瑞芳教授和王平教授共同主持。文史哲研究院冯建国老师也出席了讲坛。
    张庆善向大家介绍了“秦学”这一提法的来历。11年前刘心武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秦可卿出生未必寒微》,之后于“百家讲坛”展开讲述了他的“秦学”理论,并出书两本,系统论证。张庆善指出,“秦学”这一概念本不成立,但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对红学研究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张庆善说,在红学研究中,考证很重要,但对家世、作者的研究,最终是要为文本的研究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作品的思想意义和文化内涵。刘心武最大的误区,在于没有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而科学意义上的红学是一定要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研究,并摆正作者、家世研究与文本内涵的关系。我们都喜欢《红楼梦》,所以,我们应该以敬畏的心情去对待我们这部民族经典著作。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让我们至今读来感觉到美的享受,它的伟大,正是从日常生活的描写当中体现出来的。
    马瑞芳引用了两位红学研究大师的话,说明了《红楼梦》对于我们民族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刘心武研究过程中的误区。王平老师从历史、政治的角度进行推理,强调以理性的方法对学术论点进行辨析。
    最后,张庆善回答了在场同学的提问,报告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方方    责任编辑: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