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院新闻

历史文化学院举办传媒文化产业专题讲座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6年06月20日


    [本站讯]6月17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传媒产业中心主任齐勇峰,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上海交大文化产业与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胡惠林先生为同学们作了题为《传媒文化产业的属性特点、改革难点和制度安排》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新文化变革》的专题讲座。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张友臣副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会上,齐勇峰提出“传媒是什么?传媒就是注意力,就是眼球经济,没有传媒,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接着齐勇峰先生首就中国文化产业中的不足进行了论述。他说,由于传媒具有可以实现远距离、高覆盖、不受时空限制的传送文化资源的优点,因而对于国家而言,其安全价值和经济价值极其巨大。谈到在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目前面临有三大难题时,他说,一是国家与传媒的关系现在很难分开。另一个是党和传媒的关系有很大的模糊性。还有就是由于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它的微观市场还有待形成。解决的方法可以在保证我国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建立新型的文化关系,实现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最后,齐勇峰告诫大家多留意一些前沿课题。
    谈到新近的山东文博会,胡惠林说“这届山东文博会是做不成大买卖的,但千万别小看它的动员力量,这之后就是一场改革的开始”。他说,当前中国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外来的文化形态不断涌入;另一方面,中国本土的文化的三种形态并存——前文化市场形态、文化市场形态、后文化市场形态。这是从文革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生的最巨大变化。现在中国文化产业的改革,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我们既要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又必须得照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存在性。
    这次报告会,齐勇峰的严谨,胡惠林的幽默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次报告,同学们对中国的文化现状有了一个更深入地了解,同时也坚定了为中国文化创出一片天地的决心。]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尹怀玉    责任编辑: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