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7日,信息学院沂蒙爱心奉献分队进入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二阶段-——采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早晨八点队员们在临沭当地教育局领导的引导下来到了临沭的农村,亲身感受了那里的孩子上学的艰难,并特别走访了几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以期在学校进行爱心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朋友了解他们、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同时也让大学生朋友自身受到教育。在路上,教育局的领导介绍说,有不少学生根本交不起学费,完全是靠国家的减免,家庭生活也很艰苦,一家人一天就是靠一锅粥来糊口……沿着浸满泥巴的崎岖山路,我的心也随着曲折的路颠簸起来,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我们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官庄小学二年级的刘晓祥,在经过了一段泥泞的山路,我们终于来到了店头镇东李官庄村,当我们问起当地村民刘晓祥的家在哪时,村民说:“刘晓祥的家已经不能住了,房子也很破了住人很危险,现在他们一家三口寄住在他舅舅家了。”我们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才找到了刘晓祥,而当我牵起他的手时,我分明感到一种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东西——硬硬的茧子。晓祥的母亲告诉我们,晓祥的父亲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她则有严重的骨质增生病,常年花钱治病,本身又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的值钱的东西又都卖完了,房子多年失修也不能住人了,只能寄住亲戚家。但她感到欣慰的是晓祥非常懂事,放学后总是帮着家里干活,打水扫地割草,还帮着做农活,晓祥手上的茧子就是这样磨出来的。一个本该享受童年乐趣的孩子却做起了与她年龄不相称的事情。晓祥从来不向家里要吃得穿得玩的东西,即便是过年的时候,他也不要新衣服,他想要得却仅仅是一本书。在我们看来一件很简单的事,在晓祥看来却是那么的奢侈了。陪同的教育局领导介绍说,晓祥的学费都是减免的,但即使这样他也面临失学的危境。对于大山里许多渴望知识渴望上学的孩子来说上学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刘晓祥只是若干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普通一例,在随后的采访中,我们还接触了好多因家庭贫困面临着辍学的危境的孩子,他们有的是因父母有病在身,有的是因父母的残缺,而更广泛的则是家庭纯靠农业收入的微薄,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农村儿童求学的艰难。
采访的自始至终,我们都沉浸在极度的感伤和感动之中,通过这种暑期社会调查活动,我们真正地认清了中国的农村现状,了解了国情,同时对我们自身的发展进步也起到鼓励和推动作用。在沂蒙采访中,我们还被沂蒙那种节俭勤劳的精神所一次次感动,再回想起大学生朋友在学校的铺张浪费现象以及好逸恶劳的懒散习气,这也让我们深感惭愧,也深入体会到了“八荣八耻”的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一天的走访我们的队员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一定下决心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气,发愤努力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同时我们还决定回校后进行广泛宣传,呼吁我们大学生朋友学习沂蒙精神,养成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的习惯,并通过爱心捐助或者支教形式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
【供稿单位:信息学院 作者:谢赵玉 责任编辑: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