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贯彻山东大学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推进“本科教育创新计划”的指导思想实现“精品化、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式”的暑期学校工作目标,2006年文学与新闻传播院首次开办新闻双学位班。7月10日,来自山大各个专业以及5所省属高校的同学参加了为期4周的新闻双学位班的学习。双学位班在暑假期间主要开设了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以及现当代文学三门课程,教学表现出诸多鲜明特色。
一、实用的教育目标与教学理念
讲授新闻学概论的朱秀清老师介绍该门课程主要是结合近几年来中国新闻改革和新闻学探索的积极成果,系统全面地介绍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注重培养同学们的新闻意识和新闻敏感。邱凌老师介绍广播电视概论的主要教学目标为:结合广播电视飞速发展的现实,以新的时代理念和中外参照使同学们更为深刻地了解广播电视传播观念和传播功能的新发展,同时也给同学们介绍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化、板块化以及各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情况还有目前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和相关的法规。黄万华老师则简单介绍了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同学们正确的文学史观念以及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除了以上这些实用目标之外,教师们还认为,新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开放和创造性的思维,帮助学生走向成熟。以这种教学理念为出发点,学生的课堂活动和参与不再是随意和肤浅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按照教学设计和逻辑思维原则的要求展开。教师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再对提出的问题给予更深层次和全面地引导,促使学生发现其内部关联和根本性决定因素,进而促进学生缜密逻辑思维的养成,开拓学生的思路,并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注重学生精神风貌和气质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优良职业风范的养成
在新闻双学位各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位任课教师都把学生精神风貌和气质的培养寓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平时注重在学习和生活点滴中自身形象的树立和维护。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在发言和公众讲演中的自信,注重培养同学们与他人交流时的平等意识,以及关于如何正确处理职业道德与做人准则的关系,强调做一位优秀的新闻人除了要具有必要的新闻敏感外,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更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将精神风貌和气质的培养与学生未来优良职业风范的形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点突出体现了山东大学的精英教育目标,即培养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本科生。
三、学生主导课堂,老师起“引导”和“教练”作用
暑期学校新闻双学位班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由于人数较少以及优良的教育理念,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互动。每堂课的学习时间是一个小时,老师尽量减少讲解指导的时间,余下的时间教师鼓励学生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发言和辩论。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以实际行动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同学。
在新闻学概论的课堂上,老师总会就当前的新闻热点、新闻焦点问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助于促进同学们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在广播电视概论的课堂上老师几乎每节课都会根据讲解内容给同学们播放一些比较经典的音像资料,然后引导同学们就所播放内容展开讨论。而讲授现当代文学的黄万华教授则经常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大量搜寻和阅读课外材料来准备以后课堂提问讨论和发言,学生的课堂表现成为最后总成绩评定的重要因素。]
【供稿单位:暑期学校记者团 作者:于新红 责任编辑: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