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院新闻

文学院新杏坛第五十二期:文学学术大家谈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6年09月26日


    [本站讯]9月25日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会会长、汕头大学教授、中国首位现代文学博士王富仁先生,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先生做客新杏坛,在邵馆一楼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文学学术的精彩讲座。
    王富仁先生认为,阅读作为文学研究与批评的基础环节,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古代把对作品的阅读称为“欣赏”,更多地关注作品带给人的精神愉悦与享受,忽略了理性思考。西方人一直称为“阅读”,又更注重理性而忽略了欣赏。相较之下,王富仁先生还是选择“文学欣赏”这一名称,不过却注入更多体验思索的含义。要准确地欣赏和评论作品,首先要能进入作品。何为“进入”?就是要对作品心中明了,澄澈,要有感觉,要和作者灵犀点通。这需要大量的阅读作基础,要接触各种审美形态的作品,包括不同国家的,不同时代的。其次,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这是个积累和积淀的过程。
    孟繁华先生认为九十年代来有两类小说成就较大:知识分子题材和农村题材。他以贾平凹的《废都》为例,谈论对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精到的剖析;以铁凝的《笨花》为例,讲述作家们对中国农村中超稳定的东西倾注的高度热情。他说,长篇小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技巧上达到极致,而从文学史来看,达到极致的东西同时也就开始走下坡路。小说的时代会被新的文学时代取代,小说的影响将日益让位于各种新的传媒样式。
    最后,两位先生热情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亲切交流中,同学们获得了深厚教益。]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张朋 方方    责任编辑:红岩 李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