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培养社会所需通才,适应“宽口径、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生命学院孟振农教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完善研究型教学方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暑期学校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植物科学技能培训课上,孟振农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课程期间安排到大佛头(佛峪)、泉城公园等地进行实地观察研究,在自然中让学生自己采集实验材料,自己制作切片。另外,他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暑期授课时间比较短的情况,孟振农采用系统授课的方法,突破原有课本编排体系,以个性发育与系统发育为线索,把知识融会贯通,便于学生掌握植物发育规律。同时孟振农侧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交给学生如何读书、如何实验、如何学习,而对于课本上的具体知识则由学生课下自学,达到引导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在实验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他给同学们准备不同的材料,以便大家根据自身知识掌握程度和个人兴趣自主选择实验。
实验中,他将以前需分类做的实验系统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解剖中原先要分开做的根、茎、叶等融合为一个单元,提供十几种切片,系统地观察其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随个体发育的变化状况。基础知识的授课中,不再按传统的教材顺序,而是自编“研究性学习的强化材料”,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更好地适应生物学的学习。同时,孟振农还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丰富的生命现象、生物规律搭建了一个基本框架。]
【供稿单位:暑期学校记者团 作者:申树欣 贾慧敏 责任编辑: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