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31日,山大兼职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新时就山大生态学科今后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等问题与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的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进行了座谈。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教授和中国林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林学家慈龙骏先生应邀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教务处处长、生态研究所所长王仁卿主持。
座谈会上,王仁卿首先汇报了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最近研究工作的进展和人才培养情况。张新时院士说,山东大学的生态学科有着良好的工作基础,在国内植被生态研究方面影响很大,山东大学对今年出版的专著《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和《说明书》贡献很大,王仁卿就是五位副主编之一,这既是全国植被生态学者的集体成果,也是学者们对中国和世界生态学的重大贡献。汶川大地震中,植被破坏相当严重,而在今后的植被重建工作中,《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将起到重要作用。他还说,山东大学最近开展的生态重建和微生物生态研究就很重要,很有意义。山东的生态破坏比较严重,重建任务艰巨,必须有生态学理论做指导;微生物研究是山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微生物生态研究很有前景。他劝诫学生们,做科学研究要准确掌握概念,严谨、细致地做好设计,设计要符合规律、方案可行。尹伟伦院士和慈龙骏研究员分别介绍了我国林业现状以及多年来从事林学研究的经验和心得,指出在生态重建中要遵循客观规律、要考虑当地生态实际,能自然恢复的自然恢复,不能自然恢复的要施以人工辅助和工程措施,同时要重视经营和管理。三位嘉宾还与师生们探讨了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进展,他们充分肯定了生态所开展的研究,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张新时院士主编的专著《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历时20多年,凝集了全国100多个单位和200多位植物生态学及农林专家的心血,是生态学方面继80年代《中国植被》专著之后又一重大学术专著。该专著的图件现已全部数值化,建立了大比例尺中国植被图的第一个数据库,并设计了一个操作便捷、开放式的GIS系统,不但匹配了经纬度、海拔高度和早期的气象数据、县级以上行政单位等基本信息,还可不断补充和更新近期的气象数据、土壤状况、地形地貌,甚至行政区域的经济指数等方方面面的基础信息,在生态保育、植被重建、环境保护、国土利用、以及军事、旅游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山东大学作为常务编委和副主编单位参加了该项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