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6日,医学院2006级七年制学生在西校区图东202教室上了一堂医学免疫课。一名学生在课上作了《营养免疫学》报告,免疫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孙汶生教授,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马春红教授以及免疫学研究所其他相关教师听了这节课。
课上,同学们纷纷向演讲人提出各种问题,孙汶生和马春红也就报告的选题、资料的来源、蕴含的免疫学机理等提出了疑问。演讲人胸有成竹地一一进行了解答,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此刻学生们成为了这堂课的主角。这是刚刚获得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医学免疫学“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的一个镜头。在刚刚结束的山东大学2008年度校级教学成果评比中,医学院有13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获奖总数在全校各学院中名列第一。
近年来,医学院把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作为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重视教学研究和改革,承担了多项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目前,医学院拥有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7部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精品教材1部),获教研经费290万元, 这些项目使医学院各项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学生主动性不强、创造能力差、实际应用能力低。医学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学理念,逐渐从现在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传统模式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根据医学学科特点和造就高层次具有国际竞争力医学人才的需要,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融会多门学科知识,联系实例与临床进行主动的研究型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教师学科研究的优势、成果和现有的实验条件和网络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创造能力,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是对现有的以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述为主的医学教育的一个大胆革新,目前主要以免疫学的研究性教学为代表,并在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医学微生物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推广 。
此外,医学院在“多轨”教学模式(MPL)和 “以病例为基础”(CBL) 教学模式基础上,正在积极探索和建立“问题导向学习”(PBL) 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模式丰富和完善了山东大学医学院知识教育体系,为培养一流的医学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