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0日,文学院在理综楼309教室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准备应聘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职的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程鸿彬博士和来自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史建国博士进行公开试讲,接受师生评议。这是文学院改革人才引进工作推出的一项新举措。
试讲前,文学院院长郑春谈到,人才引进是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真正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文学院将努力改革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强化人才引进中的公开、透明、公正和择优选拔,坚决避免此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随意性和一言堂,真正选拔出适合文学院需要的优秀人才,为今后学院的加速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根据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教学、科研需要,经过前期的层层筛选,程鸿彬博士和史建国博士被选中参加公开试讲。他们分别作了题为《“文革”中的潜流文学》和《80年代关于茅盾小说的阐释》的公开试讲。试讲结束后,郑春对两位博士的试讲过程进行了点评。参加试讲听课的全体师生分别对两位博士的试讲表现进行了认真的书面评议和测评投票,大家对这样的课堂公开试讲活动都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选拔优秀人才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文学院领导班子、各研究所所长、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的全体教师以及来自中文专业06级的8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据悉,在这次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带有示范意义的试讲之后,文学院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等专业人才引进的课堂教学的公开试讲也将陆续展开。
人才引进是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真正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一直是文学院领导班子和全院师生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从本学年起,文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了系列改革,其中包括“课堂公开试讲、师生共同评议”的新举措。应聘文学院教职的博士生在经过资格审查和科研能力考评之后,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公开试讲环节,听课师生的民主评议和投票排序将成为人才引进的重要依据。]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刘悦坦 责任编辑:莉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