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8日,文学院“感怀新生”入川采访实践团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9日,实践团队来到四川大学,采访了行知公益同盟的几位同学。7月10日,团队对四川省红十字会和成都市红十字会进行了走访。
此次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在汶川地震过去一周年之际,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一系列采访,反映大地震后人们的新生活,并对山东作为援川大省对于援川项目的落实及实施做一系列报道。团队在接下来的8天时间里将对地震灾区居民、灾民安置点负责人、援川项目负责人及当地市民、大学生志愿者等进行采访,反映灾后重建的新信息和无私的奉献者和建设者的行动。此次实践活动以“准备充分,安全第一;按计划行事,灵活应对;队内事务民主集中决策,严守纪律;脚踏实地的科学调研,展现山大良好风貌”为活动准则。队员们将秉承“理论指导,用心体验,深入调查,吃苦耐劳”的活动理念。
7月9日,实践团队来到四川大学,采访了行知公益同盟的几位同学。行知公益同盟是2003年4月成立的驻川支教团队,除了来自四川大学的学生外,它们的队员遍布全国各地高校,如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曾在大地震发生期间赴汶川、北川等地支教。通过采访了解到08年赴北川的同学支教活动时,由于地震的影响,路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危险,但仍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曾两次参加支教活动的邹丹丹同学说,第一次去支教是新鲜感,第二次便是责任感了。另外,支教队员对山东援川机构的解放军印象很深,言语之间充满了感激。
7月10日,采访团队对四川省红十字会和成都市红十字会进行了走访。上午到达省红十字会,从公示栏上对其组宣部、赈济部等部门有了大概的了解,并获得了他们准确的联系方式。下午,队员经过一番努力找到了成都市红十字会。两位工作人员向采访团介绍了一些震后救灾援助情况,特别介绍了“红标•成都”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倡导“爱心消费,援助灾区”,通过“爱心红标→红标商品→红标消费→红标项目”的创新公益模式,为成都市的灾后重建筹集资金,是一项可持续的公益慈善活动。得知采访团是来自山东大学,工作人员还提起08年5•12后,山大派往四川的“黄丝带”团队的志愿活动,让他们感触很深。他们与采访团队互留了联系方式,计划于下周一让山大采访团来此正式采访。
当采访团回到住处时已经天黑了,但他们认为已经获得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收获很大。虽然很累,但是他们乐此不疲,仍然面带微笑地继续做准备工作,为明天去绵阳市安县的采访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