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八马同槽与文史见长”专题调研团队采访了历史文化学院王学典教授。
访谈由“八马同槽与文史见长”专题展开。王学典教授认为这个课题很有意义,且他对此课题也已有一定的研究。在其受到好评的著作《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里即写有“八大教授”的童书业和杨向奎先生,且王学典教授亲自到兰州大学多次拜访赵俪生先生。说起“八马同槽”, 王学典教授神采飞扬,他的谈话抑扬顿挫,引人入胜。王学典教授说当时山大历史系的学派,有杨、童等的北派,王的章黄学派,有郑、黄等的南派,还有赵、吴等的马克思主义派等。他为我们介绍了当时的山大历史系派系错综复杂,相互碰撞,百家争鸣的山大特色。王学典教授对“八大教授”的界定给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他认为“八大教授”应该有吴大琨先生,而陈同燮先生除外。吴大琨先生是华冈校长引进的人才,其积极参与了古史分期的讨论,影响颇深。王学典教授还重点谈了童书业和赵俪生先生,他认为二者是“八大教授”里最富有个性的。童书业先生是当时最活跃的人物之一,解放前就已接触马克思主义。先生做学术很谨慎,也很天才聪慧,在许多领域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而赵俪生先生则桀骜不驯,个性十足。赵俪生先生课讲十分精彩,充满激情,培养学生无数,研究成就颇多。在一个多小时真诚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这位长者充沛的情感、和蔼的性格。对于 “八马同槽”,王学典教授心中念念不忘,并希望我们年轻一代的学生将来能重振昔日辉煌。
王学典,山东滕州人,教授,博导,《文史哲》杂志主编,并兼任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学术研究方向为: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史学思潮研究。著有《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翦伯赞学术思想评传》、《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等多部专业学术著作。曾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供稿单位:暑期记者团 作者:罗丽珍 司张浩 程凤 责任编辑:莉荔 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