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院新闻

材料学院暑期学校:立足基础跟踪前沿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0年08月08日


    [本站讯]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暑期学校为育人育才的良好载体,精心打造包括技能培训、开放实验在内的文化科技盛宴,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力度,丰富其学习经历。2010年,材料学院暑期学校项目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突破,显示出其独有的特点。
    传统与创新结合 优化课程内容
    今年,材料学院继承传统,立足基础,共开设14个暑期项目,涵盖技能培训、开放实验和社会实践等版块。传统课程的保持,重在打造精品,夯实基础,巩固学生的知识储备;新课程的开设,旨在紧追时代前沿,开拓学生思维和视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的优化和合理配置,为暑期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杨敏老师的“防腐蚀表面工程技术材料”技能培训课程,刘秀忠老师的“焊接工艺试验及评定材料”技能培训课程,以及“材料科学发展前沿系列讲座”等传统项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今年新开设的“碳材料的神奇、制备与应用”技能培训课程,由王延相副教授主讲,跟踪学术前沿,学生反馈良好。
    理论与实践融合 提升学生技能
    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学生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老师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特别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在技能培训课程上,讲师在课前分发碳材料方面的英语文章,要求学生译完,自己讨论、搜集资料,和讲师进行探讨,自己动手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并且进行主题演讲等。开放性试验则更加体现了这一点,微弧氧化实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微弧氧化试样的制备过程,镁合金焊接性试验挑战学生的耐心,提高专业水准和动手能力。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认知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今年,材料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共91支,实践主题涵盖了当今社会各个方面,如感知材料、深入世博、了解民生、践行科学发展观、企业见习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把校园知识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升专业兴趣,拓宽专业视野。
    学术与思维碰撞 开拓学生眼界
    材料加工工业是一种前沿性、实用性很强的工业。有对比才会有差距,有差距才会有动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让我们不得不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道路。暑期学校期间,老师分发碳碳材料方面的英语文章,要求学生翻译,学科的碰撞与融合,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目的;课上老师介绍美国名校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办学特色,以拓展学生的国际思维,使之了解异域文化;通过学习和模仿他国的经验,逐步提升与完善,与世界接轨。如“法国文化与法国留学材料”技能培训课程中,老师通过自己的留学经历具体介绍西方当代文化氛围、材料工业的发展现状已及中西发展之间的不同和差距,让学生了解前沿,紧跟前沿。]

【供稿单位:教务处 暑期学校记者团     作者:张梦云 林超 宋玉玉 周琳琳    责任编辑:建华 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