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12日至22日,山东大学文学院“子曰”调研团南下安徽,在有“和谐社会样本”之称的汤池小镇展开为期十天的“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主题调研活动。11名队员通过问卷调查,抽样采访,寻访政府、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力行”志愿者之家、白云禅寺等地、组织“灯谜节”与镇民互动等方式,详细了解汤池小镇在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德教影响下建立起的以“和”与“孝”为中心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友爱共存、人人爱护居住环境,从而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状态,探讨总结“汤池模式”。
7月13日,文学院“子曰”调研团一行抵达安徽省巢湖市汤池镇,参观了汤池金孔雀度假村和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并预约了“力行”志愿者之家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专访。14日,实践队分为两支队伍分别寻访了镇政府,专访“力行”志愿者之家。政府党政办主任张大松接待了实践队员,并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力行”志愿者之家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成立的宗旨和发展过程,并向调研团赠送德育相关书籍、光盘几十本。15日,实践队分三个小组开始进行问卷调查和抽样采访,共抽样问卷并采访100多份,采访对象涉及居民、路边小贩等。17日,实践队在住宿地进行问卷分析和调研总结。实践队成员还三访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与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有关人员进行了交谈,深入学习探讨传统文化魅力和传统文化怎样作用于人心从而使其内心产生“善”、“孝”的念头等。18日,实践队深入附近村庄展开调研,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并组织一支分队入深山,拜谒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发起者之一的白云禅寺主持释宏成禅师,请教了中心成立的原因,同时走访了农户,村委会,了解了中心下乡举办的各种德育活动以及给贫困户、给孤寡、给高龄老人发放补助等感人事迹。19日,中心三位老师来到实践队住地,同队员们一起探讨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根本以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三个多小时的探讨和辩论,队员们就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各抒己见。老师们答疑解惑,集中讨论了传统文化的根本在于“孝”,孝敬父母,关爱家人。有孝才有仁爱之心,进而关怀尊重他人。仁爱之心再到热爱祖国,报国护家。在探讨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教化作用时,老师们播放了三段视频:海口市监狱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以亲情感化罪犯、南京德资“菲尔克斯”电气有限公司以传统文化构建企业文化使员工个个以厂为家、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组织志愿者上街捡垃圾感化镇民。通过三件事告诉队员们,德育不同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不仅要言传更在身教。20日,实践队还举办了一次灯谜竞猜活动,宣传山东大学和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21日,实践队第五次拜访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中心给实践队赠送了《中华传统文化讲义》、《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记录和中国结等礼品,实践队也将队员们集体签名的队旗赠送给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以为纪念。
本次调研实践是山东大学2010年度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重点课题“国学精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校后实践团队将紧密开展资料整理等后期工作,并在指导老师的修改和完善下结集出版。
汤池镇是有着5000多人口的边远小镇,坐落于大别山余脉山麓地带,素有温泉小镇美誉。2005年,佛学界德高望重的净空老法师回到故乡庐江,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汤池建立了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扬德育教化人民的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在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开办的三年里,通过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小镇呈现出远古社会理想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和谐状态,被誉为“和谐社会样本”,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远赴汤池学习交流着络绎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