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24日,法学院领导班子在逸夫法学楼一楼会议室与来自学院各年级的30名学生骨干代表举行见面会,以“创建国际一流大学背景下的学生工作”为主题进行了交流。法学院院长齐延平等出席了见面会。
齐延平对学校和学院的“十二五”规划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提出,在学校力争建成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指引下,法学院学生培养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响应:第一,教师队伍国际化。在3—5年的时间内,法学院新进教师应更多具有海外学位、经历,并进一步加大引进国外学者前来任教;学院教师应该胜任跨文化交流和科研的素质,并能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动态和授课理念带给学生。第二,学生培养国际化。一是积极吸引国外留学生前来访学,让同学们不出校园就能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二是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同学出国学习,逐步加大具有海外经历同学的培养力度,并进一步为同学们做好各类出国留学信息的服务。第三,课程体系国际化。齐延平提出,法学院已经开始对课程体系进行一系列的国际化改革,几门课程已经实现了全英文授课。今后,学院还将加大全英文授课比重,让同学们能够在更好的外语环境中进行学习、交流,增强同学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第四,学院建设国际化。齐延平提出,法学院现存的图书资料、信息渠道已足以支撑科研、教学的需要。目前要做的就是如何利用先进的硬件设施,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齐延平还提出,在山东大学创建国际一流大学的背景下,法科学子应积极构建国际化的思维方式,站在国际化的高度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中国的发展需要大批青年才俊走向国际舞台,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更多的加入其中。齐延平用“引领示范,支持服务”两个关键词对学生骨干提出了要求。他勉励学生骨干应从各方面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多开展富有创新性的工作,积极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治、自助功能,为加快法学院学生工作的国际化进程贡献力量。
参加见面会的老师与同学们就国际化背景下的教学方案设置、留学选派政策、教师授课方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就业形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老师们对同学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详细解答,并建议同学们树立国际化理念,提高学习主动性,重视外语学习以获取更多信息,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副院长周长军、党委副书记齐向东、王苗雨和各科室代表参加了会议。
此次院领导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研讨,充分体现了学院发扬民主,切身为学生成长、成才考虑的工作态度,将进一步推动法学院学生的国际化进程。]
【供稿单位:法学院 作者:尹上 责任编辑:莉荔 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