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20日下午,历史文化学院2011届学生毕业典礼在邵逸夫科学馆举行。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历史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国家级教学名师、王育济院长向88位硕士毕业生和123位本科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并合影留念。学校首批终身教授路遥先生、学院副院长张友臣出席典礼。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董雪梅主持。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典礼正式开始。王育济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学院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学子们表示祝贺,向关心支持同学们的家长和亲友们表示感谢。他赠予毕业生“忠君孝父”四字箴言,指出在时间和空间即将产生双位移的情况下,“忠君孝父”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它不仅代表了传统社会全部道德伦理的根基,在当代社会更体现了“忠于祖国、孝敬父母”的普世意义,其背后深蕴的文化延展性和价值观意义恰恰是历史学科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也是对每一位毕业学子的殷殷嘱托。忠是一种绝对的义务责任,孝是一种情感上的血缘的义务责任,每位毕业生都应在实践中践行。现年85岁高龄的路遥先生也做了发言。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并回顾了历史学科和学院半个多世纪的成长与发展,并从学者的角度对同学们提出殷切希望。他希望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勇于担当历史人的精神和责任,保护和珍惜历史学知识,并将历史学知识转变为历史社会学知识,将来无论在各行各业,都能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发扬“螺丝钉精神”,为历史学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不可缺少的贡献,真正践行“为国家图富强”的校训。
伴随着《游子吟》的诗句,毕业生家长代表上台接受毕业生献花。优秀毕业生代表胡俊超和宋继斌分别发言。他们代表全体毕业生表达了对母校和恩师的感激之情,对兄弟姐妹的不舍之谊,并表示一定不会辜负母校的希望,秉承母校光荣传统,在今后的岗位上努力成长,以崭新的面貌与同学们相约未来。随后,张友臣宣读了关于表彰山东省优秀本科毕业生的决定,杨哲等14位同学获此殊荣。典礼的最后,董雪梅祝福每位毕业生都能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坚定、执着、勤奋,收获事业的成功以及人生的幸福。学院2011届全体毕业生和部分毕业生家长参加了本次典礼。]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杨哲 责任编辑:延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