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为弘扬学院广大教职工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先进思想和事迹,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推荐和集体研究,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情况,经济学院乔岳、李文、李长峰、苏春红、陈晓莉、高金窑和徐超丽等7位老师被评为院“优秀教师”称号,齐山华、李维林和陈文生等三位老师被评为院“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在第27个教师节来临前夕,经济学院制作了专题网站进行表彰。
科研攻坚,教学相长。乔岳在英国萨里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在研究中注重运用国际前沿理论研究中国当前现实问题,体现了经济学人“经世济国”的抱负。他强调“教学相长”,在教学上要耐心、虚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仔细地思考。他采取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实践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提起李文,同学们都不会忘记她脸上那种可以消除距离感、有极强亲和力的笑容。高涨的工作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她的工作原则,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启发同学们思考是她的教学习惯。她认为,只有真心地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才能把自己融入到同学们之中去,才能上好课。
严格授课 活泼教学。“治学严谨、幽默风趣、待人和蔼”是学生普遍给李长峰的评价。课堂上严厉的作风是他区别于其他老师的标志,而授课时幽默的风格使得他的学生从未感到数学的枯燥,“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成为了现实。严师、挚友、对学生负责,是对李长峰最好的写照。
国际视角 前沿教学。苏春红曾在德国和美国做访问学者,在教学中融入了国际化的元素。她综合考虑了教学制度环境,开创了重实践的启发式教学。课堂上,她常以专业领域内的最新案例,分析讲解相关知识,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课“活”了起来。同时,她还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努力为学生争取实习岗位,提供实践平台。
言传身教,春风化雨。陈晓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平和、谦恭、奉献、严谨。她同时承担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却从不因为这巨大的工作量而忽视一个学生,怠慢一篇论文。陈晓莉积极为学生提供科研学习的机会,鼓励大家多多参与相关课题研究。
爱岗敬业 精益求精。高金窑主讲金融投资学、风险管理。提起高老师,同学们都用“上课极其认真”来形容他。他不断扩充着最新研究观点,课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课后让同学们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他始终相信科研要为教学服务,只有不断丰富自己,才可能在课堂上吸引同学,带给同学们最好的知识。
无私奉献 严谨教学。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每每谈到徐超丽,都会发自内心的竖起大拇指。“徐老师讲授经济学理论与其他老师不同,她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利用自身丰富的经济学积累,为我们这些初接触经济学的本科学生打开了经济学殿堂的大门,并深深沉醉其中。”这是一位经济学院本科生对于徐老师最中肯的评价。
负责担当,潜心铺路。从学生辅导员,到走上讲台,再到从事行政工作,李维林的角色在不断发生着转变。在工作中,他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以教师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做到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他平易近人、亲切幽默的性格得到了学院研究生的极大认可。
良师益友,扎根学生。良师益友,是同学们对齐山华的评价。每年的新生见面会上,他的谆谆教诲,伴随着一届届学生度过人生中重要的大学四年时光。用平凡的道理传播道德的力量,用高尚的师德阐释育人的内涵。“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是他日常工作状态的写照。他以他热切的关心和沉稳的工作赢得了同学们的敬佩和称赞。
踏实工作 精益求精。用“兢兢业业”形容陈文生老师再恰当不过。平日所见的便是他四处奔跑的身影,但繁琐的工作并没有成为他降低工作标准的理由。与此同时,他注重思考,积极参与完成多项教育课题。“兢兢业业,踏实工作,不骄不躁,精益求精”,他在工作中践行这些信条,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们用他们渊博的学科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的工作原则,无私的奉献精神默默影响着代代经济学院的学子,每一堂课,每一句讲解中都折射着他们人性的光辉。他们以经济学院为舞台,在台前传播知识,在台后默默关怀和坚守的是对教学工作的热爱,是对学生真挚的感情,是对经济学院发展的担当。正是他们的努力与奉献,经济学院学生才能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