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基地班工作总结暨2009级基地班导师见面会在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参与学院基地班建设工作的30余位教师和2009级中文基地班的50名学生共聚一堂,回顾基地班发展历程,总结优秀人才培养经验,确立未来发展方向。文学院院长郑春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会议由学院分管本科生教学的副院长李鲁宁主持。
郑春在主题发言中首先讲述了学院中文国家基地班十余年来的成长经历,用翔实的数据阐明了基地班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成就。他说,基地班已经成为了学院本科教育具有广泛影响的品牌之一,所培养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一再赢得海内外著名高校的肯定,这其中已实行三年的导师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他重点指出了目前基地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希望导师们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努力克服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等困难,在基地班学生的培养上下更多的功夫,在培养途径和方法上有更多的探索和提升;希望同学们早立志立大志,积极配合导师的引导,充分利用学校、学院所给予的一切有利条件,力争更好更快地进入学术研究的前沿。最后,他强调,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体现,今后一段时间学院中文国家基地班的建设目标就是全力强化质量发展,力争以最好的培养质量让我们的教育品牌更加闪光。
会上,李鲁宁对三年来基地班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介绍2009级导师安排的方案和步骤,并宣读了导师与其指导学生的名单。在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中,诸位导师和其指导的学生一一起立见面。今年导师制的实施方式在往年基础上做了改进和修订,继续采取学生教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涵盖了中文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五大专业方向,新加盟学院的山大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温儒敏先生也首次成为3位基地班同学的导师。导师代表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王小舒教授在发言中通过回顾两年来指导学生的经历,表达了老师们对于基地班本科教育的高度重视,表示真心愿意与学生们有更多的课堂以外的交流;同时鼓励学生不要怕“碰壁”,要积极沟通,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学习,以更好地明确和提高自己未来的学术发展方向。
会后,同学们纷纷围绕在自己的导师身旁进行交流,期待着在自己导师的指导下更好地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