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院新闻

上海同济大学边杉教授做客“格微致知—研究生创新特色课程”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年09月15日

[本站讯]9月11日,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边杉教授做客山东大学“格微致知—研究生创新特色课程”,作了题为“Brain organoids: history, culture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s”的报告。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刘峰、副院长邵明、教授洪烨,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唐亮、研究员刘晓倩出席活动。481D0

讲座中,边杉回顾了类脑器官的研究历史。从早期干细胞培养到现代利用干细胞重编程技术,他讲述了科学家们如何模拟人脑发育的早期阶段从而揭示神经干细胞在生成哺乳类和人类大脑的分子和细胞学机制。接着,他详细讲解了脑类器官的培养过程,如何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三维脑类器官,强调了培养条件对其成功培育类脑器官的重要性。边杉还总结了类脑器官近些年来在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发展概况。

他讨论了脑类器官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新药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尤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机制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展望了脑类器官与基因编辑、单细胞组学技术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认为这将为大脑研究和脑疾病治疗带来更多创新突破。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与边杉围绕类脑器官的研究前景,未来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脑疾病的个性化医疗等话题展开讨论。

讲座由汪兆琦主持。学院1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边杉的研究为神经科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有望在未来改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提供新的思路。目前,类脑器官模型的建立在国际和国内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疾病的替代治疗,药物筛选和机制研究,展现出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供稿单位:微生物研究院     作者:翟孝宁    摄影:翟孝宁         责任编辑:王莉莉 张书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