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青年与文化发展创新”对话会在山东大学举行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8日 13:18 点击次数:

[本站讯]4月12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青年与文化发展创新,由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山东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承办的“青年与文化发展创新”对话会在山东大学举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党委书记鞠晗、院长张士海出席活动,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主持对话会。

会议邀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著名专家与青年学子展开对话,旨在倾听青年学子的声音,了解当代青年的文化关切,探讨新时代青年对文化的规律性认识和感受。来自山东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及《中国青年报》的有关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出席对话会,山东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成员参加对话会。

冯刚教授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并系统阐释,是新时代指引我们文化建设、文化育人的理论。青年如何理解文化,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理解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举办青年关于文化发展创新的对话会,目的是倾听青年学子关于文化的关切,把握青年对文化的认识。

张士海表示,在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文化强国在一定意义上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识。当代青年要成为文化人,也要带动影响周围的人成为文化人,这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过程,需要青年加强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进行研究学习,真正成为“文化人”。鞠晗提出,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把握时与势、根与魂、信与心的关系,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不断推动文化的创新创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白永生从文化人与文化的关系出发,强调人创造了文化,同时人也是文化的继承者。青年的文化内化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对青年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青年对民族社会文化的认知认同的心理建构过程。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鲁力表示,青年要有文化创新的自信。青年要勇于创造,坚持创造。我们的文化传承创造也要有奉献精神,青年要从人生道路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性。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宁从学、讲、研、践一体化推进的角度出发,表示青年人担当文化使命,系统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和青年化阐释,针对不同群体讲好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青年发言环节,山东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会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凯宗以“数字技术与青年文化生活建构”为题,阐释了数字技术为文化生活提供基础设施,同时数字技术使得青年文化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要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平时的学习宣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过程。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夏雨以“大学文化建设视野下当代青年的文化使命”为题,从和谐社会的构建、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方面阐述了当代青年的文化使命。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刘嘉圣以“聚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影响力”为题,表示聚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影响力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中华民族内在的凝聚力。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正浩以“青年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认同”为题,提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青年的审美意识应进一步提升,青年的生命彰显于很多审美活动,青年的文化认同在每个方面都应得到推进。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曹鹤鸣以“在文化传承中实现青年的文化自信”为题,表示实现文化自觉是在文化传承中提升青年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确立文化主体性是在文化传承中提升青年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山东大学考古学院硕士研究生赵怡然以“考古视角下新时代青年文化传承使命”为题,从厚植家国情怀,科技赋能传承、使命一脉相承三方面展开分享,诠释了考古人为中华文明传承贡献青年力量的热爱与担当。

在青年交流环节,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彤提出青年只有真信真学才能真讲真干,这是青年学习传承传播文化的态度。做好理论宣讲的前提是做好调查研究,结合不同的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臧一提出了青年文化通常不墨守成规,热衷追求时尚潮流,表现出暂时性、流动性的特点以及青年文化所固有的趣缘属性。

冯刚在总结时表示,对于高校而言,更需要思考好在育人的过程中怎样更好地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发挥以文化人的功能。同时也要在文化的生存规律中理解大学文化,尤其是把握青年在大学文化里的主体性认识,增进青年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青年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

本次青年对话会为专家学者与青年朋友共同探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与会青年表示,要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地为推动文化发展创新贡献青年力量。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王凯宗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赵方方 迪拉热·艾买提江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