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科技与人文面对面”刘公岛开讲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6日 18:43 点击次数:

[本站讯]3月23日上午,山东大学“科技与人文面对面”第85期在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本期活动主题为“刘公岛红色寻迹:革命文物滋养新时代‘大思政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山东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和山东大学“科技与人文面对面”工作室联合主办,分为现场参观和专家授课两个环节。

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全体师生在解说员的引导下,参观甲午战争史实展,在行走中进行一场沉浸式的“大思政课”。馆内珍贵的甲午战争历史图片和大量甲午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还原再现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海军的成军和覆没历程。推开历史厚重的门,全体师生深刻感受到中日甲午海战的悲壮和创痛。

在专家讲授环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首席专家马骏杰、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常务副院长郝书翠、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宁为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马骏杰教授就甲午战争的相关文物与师生展开交流与思考。他以视频的形式引入,向大家展示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的装备力量。马骏杰总结了影响军队战斗力的三方面因素,即人、武器及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强调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引导师生思考中日甲午战争惨败的深层次原因,强调广大师生要汲取历史教训,勿忘国殇。

郝书翠教授从“大思政课”的概念出发,从“时代之需”和“两个大局”两个方面讲述了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她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松实现的,需要群体觉醒,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青年学生在“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的担当作为,强调马院学生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时代,把握历史规律,在实践行动中传播正能量,在“大思政课”建设中展现青年学生的担当。

王海宁从发挥好刘公岛作为全国首批“以革命文物主题‘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示范项目”的作用谈起,从汇聚“大师资”、整合“大资源”、打造“大平台”、形成“大合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社会大课堂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希望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好、领会好、践行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时代发展中彰显青春使命。

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专家授课内容就“革命文物活起来中的青年作为”“革命文物中蕴含的精神”等展开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张政担任主持人,100余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参与本次活动。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王晓宁 钟桂华    摄影:李斌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赵方方 苑永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