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文学院线上举办了“古文字强基班培养座谈会”。院长杜泽逊致开幕辞,来自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的校内外专家及古文字、古文献相关教师参会。

座谈会第一阶段由文学院副院长马兵教授主持。杜泽逊表示,本次会议旨在讨论一个急迫的问题,即教育部古文字强基班人才培养工作该如何做、如何才能做好。山东大学侯乃峰教授介绍了山东大学古文字强基班培养的具体情况,并从程序、教师、学生等层面分别提出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参会专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享了意见和建议。清华大学黄德宽教授肯定了学院领导对强基班的重视,并指出可以依托山大文史与文献的深厚基础,发挥山大古文字强基班在古典文献学方面的优势,适当增加学科交叉,为分流培养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他倡议建立全国性的强基计划联盟,实行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以解决各个学校面临的资源不足问题。吉林大学吴振武教授提出,强基班学生必然要遇到“博”与“专”的取舍问题,而本科阶段应该从“博”开始,要加强中文系强基班课程培养与历史、考古和现代科学的结合。吉林大学何景成教授介绍了吉林大学古文字强基班的学科、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目前的招生和培养情况。复旦大学刘钊教授提出,增强创办古文字强基班的信心,需要长远的眼光和通达的见识。强基班的教学培养一方面要坚持学术至上,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理念和思维。复旦大学蒋文副研究员从课程设计、课程开设等方面介绍了复旦大学古文字强基班的特色。中山大学陈伟武教授认为山大古文字强基班应利用好山东省考古、文物、文献发达的优势,多同考古部门合作;同时也应该利用好山东大学古典文献学的优势,把握好古文字学科发展的方向。中山大学范常喜教授从课程体系、阶段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山大学古文字强基班的具体情况。程少轩教授从招生政策、总体情况、课程设置等方面介绍了南京大学古文字强基班的情况,并指出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系列讲座的开展。
座谈会第二阶段由文学院汉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岳立静教授主持。安徽大学徐在国教授表示强基计划应该让真正感兴趣的学生留下来,并应给予强基班教师特殊的政策,让导师不断档。江苏师范大学刘洪涛教授也指出应该尽早完善退出机制,允许缺乏兴趣的同学退出,且无需设计太多古文字公共课程,应以古文字考释的实践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重能力而非重知识。山东大学赵生群教授认为课程设置应该“三古”并重,作通盘考虑,使学生有一个宽广的基础。山东大学董莲池教授认为文学院的高度重视,是今后山大古文字学科作出成就的最重要因素,并建议各高校联合编写一套教材。
文学院古文字强基班34名同学旁听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