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2022年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华古典学术传承创新暑期学校顺利结束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8日 14:51 点击次数:

[本站讯]为进一步推动青年学子对中华古典学术的探讨,砥砺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新生力量,激发青年学生对传统学术的研究热情,拓展中华古典学术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儒学院组织海内外历史学、文学、哲学、民俗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22年中华古典学术传承创新暑期学校”。

undefined

7月18日上午,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华古典学术传承创新暑期学校开班仪式启动。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平生教授、执行院长王学典教授、院党委副书记李鹏程老师到会并发表致辞。开班仪式由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教授主持。

7月19日上午,暑期学校史学板块开课,中国社会科学院吴英教授的《关于唯物史观传统解释的检讨》介绍了唯物史观的价值和生命力及其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并提出唯物史观传统解释需要检讨的十个问题。19日下午,山东大学郭震旦教授的《归去来兮:宏观史研究的新契机》围绕“宏观史长久的统治地位”“宏观史遭受冲击及微观史的勃兴”“在史学之外,社会科学的宏观史研究”“历史逼迫着宏观史的回归”“宏观史,中国史学何为”五个部分展开,为学员提供了一个思考宏观史的崭新视角。20日上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陈怀宇教授的《新中国史学走向世界的开端》指出,新中国的学术与国际的学术是有交流互动的,中国学术是世界学术的一部分,并展示了许多保存在海外的珍贵历史材料。20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王东教授的《1970-1980年代台湾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运动》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的人文社会科学“中国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发展过程。2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徐义华教授的《中国古代的奴隶与奴隶社会问题》进行了学术史回顾,详细梳理从古至今的中国历史分期问题。21日下午,山东大学陈峰教授主持专题讨论,学员们结合讲座内容围绕“全球化时代中国史学向何处去”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7月22日上午,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版块开讲,山东大学叶涛教授从《民俗学丛话》中多籽石榴所具有的生物和文化的双重含义谈起,以石敢当的历史变迁和传播为例探讨民俗文化传承轨迹的机制,指出民俗学不仅是一门古代学,更是一门眼光向下、关心现实社会、关注民众生活的现代学。22日下午,英国剑桥大学周越教授以《仪式壤境的东与西》为题,从传统壤境、现代壤境和消费壤境的生动事例引入,介绍了仪式壤境的多种成分,并指出其在当地文化认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3日上午,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分析了古典中的民俗认知,并列举身边的民俗,点明了民俗之学是行走在有温度的田野上,并发出“传统在生活中存身,生活因传统而深邃”等思考。23日下午,马来西亚道理书院王琛发教授开展了《南洋华人的节日、信俗与神话》的讲座,以中国古代与南洋的交流为例,倡导研究者要回到民众的生活世界来理解历史,并在跨文化交流中建构自己的话语权。23日晚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马克·本德尔教授从文化背景、文本章节分析、当代文化应用等方面对彝族诺苏子群的勒俄特依和中美洲玛雅文化的波波乌尔进行了比较史诗研究。24日上午,日本神奈川大学周星教授围绕“传统的力量:烟花爆竹的历史与现实”“法律与民俗的博弈:从“禁放”到“限放””“公共性与传统文化:社会论战”“反应敏感而研究迟滞的民俗学”四个部分展开讲座。24号下午,全体学员围绕“民俗学的研究内容与田野调查方法”“民俗学节日与仪式研究的前沿问题”“口头传统与族群认同的跨文化比较”等话题展开讨论。

7月25日上午,哲学板块开讲。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吴进安教授《儒家的天命、王道与正义观念的诠释》从儒家个人生命价值的角度出发,对儒学的三个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度探讨。2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孙小淳教授《科学的中国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从学界对中国传统科学的一系列常见误解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进行了充分地举证与解读。26日上午,美国东密歇根州立大学柏啸虎教授《自然与身行艺术》从对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的跨文化比较出发,围绕“艺术的区分标记”与“即兴”两个概念,阐释了“艺术即自然”、“艺术即动作”的相关论点。26日下午,台湾东海大学蔡家和教授《牟宗三晚年对龙溪学之转变——论龙溪学对康德“三大批判”之补缺》从牟宗三先生以龙溪学解决康德哲学之不足的哲学建构出发,对牟宗三先生的心学思想与中西会通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27日下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黄保罗教授《马丁•路德与中国的孝伦理》从“孝是否为中国所独有”这一问题出发,将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犹基伦理与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孝”进行了分析和对比。27日晚,在山东大学邹晓东老师的主持下,学员们围绕五场讲座的内容,针对预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7月28日上午,文学板块开课。澳门大学的邓骏捷教授以黄景仁《两当轩集》为例,结合个人研究经历,从学术研究、人物心灵和后世传承的多维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文献版本考据时会面对的主要问题,指出古代文献的流传版本不一,多有赖于家族亲友的传承、发扬,除文献考据工作之外,也可从中窥见当时的世情百态。28日下午,陈致教授在《阳明学、诸子之学与中晚明制艺》的讲座中指出,自嘉靖年间,科举考试中出现了子学与禅语比例增多的情况,除嘉靖皇帝本人崇信道教外,阳明之学为官学所接受也是一大原因。7月29日上午,周兴陆教授从政治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作王逸《楚辞章句》。29日下午,简锦松教授在《杜甫诗与现地研究》的讲座中,从现地研究的角度,结合杜甫个人的亲身经历,将秦州南行的沿路之景、白盐山的地理位置分析等以图片分析的方式呈现,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7月30日下午,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讲座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延展。

7月31日上午,暑期学校结业典礼举行。王加华教授从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师资条件四个维度向同学们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概况。在学员代表发言环节,曲阜师范大学2020级硕士李文文、中国人民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曹雅楠、西北大学2019级本科生李萌、西北师范大学2019级本科生耿子淇,分别代表史学组、民俗学组、哲学组、中国语言文学组,发表了参加本次暑期学校的感悟和心得。一致认为,本次暑期学校课程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受益匪浅。

此次暑期学校通过设置专业课程、前沿讲座以及学员专题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为青年学子搭建了科研创新、学科交叉的学习交流平台,对推进新文科建设,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重新定位文科的学科内涵以及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新的建设模式,推动中国古典学术的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单位:儒学院    作者:孙婷婷 王琪 董宇 黄晨歌 丁世政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亦婷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