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进一步提高学院学子对院史的了解程度,增强凝聚力与归属感,11月9日下午,学院研究生会组织成员参加“岁月无声,院史有痕”院史墙参观活动,院长杜泽逊带领同学们进行参观。本次活动由院研会办公室主办。

本次活动以参观知新楼A座九楼到四楼的院史展览为主线,杜泽逊向同学们介绍展现学院历史发展的相关图片。九楼院史墙的主题为“山东大学美学学科发展历史”,杜泽逊向同学们介绍了周来祥、曾繁仁两位先生的学术成就,指出了二人在美学领域的丰硕成果和卓越地位。八楼院史墙为“五岳主题展览”,“五岳”指的是学院的陆侃如、冯沅君、高亨、萧涤非、黄孝纾五位先生,展出的图片资料包括五位先生的个人生活工作照片、代表著作、手稿书信等等。杜泽逊表示,“五岳”院史墙构思精巧,布局完整,人物排列有高低错落的美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知新楼五楼院史墙主题为“文院历史”,以山大文院学者及代表作照片为主。杜泽逊认为,历史照片应与时代吻合,展现历史真实性。在参观本楼层照片墙时,杜泽逊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史》的编著人员和编纂内容,强调了山东大学在此书编纂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此外,五楼还是学院图书室所在地。杜泽逊为同学们详述了图书室八块匾额的名称及来源,“借书园”为清代学者周永年藏书之所,“碧虑簃”则是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画家黄孝纾先生之堂号,其余六块也都取自名家藏书室之名,冀文院学子能仪型模范、见贤思齐,发扬名家之风骨与精神。

最后,杜泽逊带领大家参观了四楼的院史墙和照片墙,照片墙主要为语音实验室仪器照片和出土文献展板。他介绍了语言科学实验中心的成立过程。在点评照片时,他着重介绍了由我院编写出版的《学习字典》一书。他还讲解了出土文献相关图片,介绍了展览板的来源,阐述了《孙膑兵法》的出土价值。
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备受鼓舞。陈文静同学说:“经典照片能让瞬间的记忆成为永恒的历史,每一张光影裁剪的背后,都是老先生们治学、教学场景的生动再现,这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文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帮助我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赵瑞萱同学说:“院史展览以我院历史沿革为主线,展示出了文学院独有的特色与风采,以及一代又一代文院人的骨气与风姿。我将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各种资源,严谨治学,争做‘文研先锋”,将今日之所见所闻,转化为科研报国、胸怀家国的精神力量!”
本次参观活动不仅使同学们了解到版本学、档案学等领域的知识,提高了艺术品性和审美能力,更使同学们进一步深化了对院史院情的认识,切身感受到了文院的深厚文化底蕴,增进了同学们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