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电气学院“寻音觅舞遇非遗”社会实践队赴甘肃武威展开凉州贤孝采访调研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08日 15:08 点击次数:

[本站讯]8月下旬,电气工程学院“寻音觅舞遇非遗”社会实践队赴甘肃省武威市开展民间说唱艺术“凉州贤孝”的相关调研,先后采访了当地非物质文化保护者蔡老师与凉州贤孝省级传承人王雷忠,大致了解了凉州贤孝的传承现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凉州贤孝是凉州本土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说唱艺术,一般分为说白、诵唱和伴奏三部分,多为一人自行伴奏说唱,也有多人合作演唱,演奏时主要有三弦、二胡等乐器。

采访过程中,蔡老师表示,在凉州贤孝的传承过程中,主要依靠口传心记,没有文本流传,在故事大体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可个人发挥,这也充分体现了民间说唱艺术的特点。

2006年,“凉州贤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受制于传统师徒传承关系,对于庞大的贤孝曲库,每位传承人只擅长其中一部分。同时,由于“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现象,无法广为人知。对于这些问题,蔡老师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要深入基层,接地气,有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在等待大家抢救保护。受到现代新媒体冲击,凉州贤孝使用当地方言,走街串巷亦少有人出资请他们演出,听众圈子也越来越小,凉州贤孝正面临着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民俗文化存亡的严峻考验。

团队随后来到凉州贤孝省级传承人王雷忠家中进行了采访。王雷忠向队员们讲述了自己年幼时起学习三弦的经历。王雷忠目前主要通过“快手”演奏贤孝,一首完整唱本有时要直播三、四个小时,版权保护措施也需要及时跟上。分别时,王先生托凉州文化馆馆长赠予了队员一本《凉州贤孝精选》,由曾经的凉州文化馆馆长冯天民、李武莲夫妇二人经过几年时间收集整理而成,这也是凉州贤孝自诞生以来第一本可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本。

根据调研结果,团队认为,凉州贤孝传承需要解决表演环境、资金、接地气有效的保护政策、建立有力协会等。


【供稿单位:电气学院    作者:王健坤    摄影:张丽君 王健坤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黄志向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