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电气学院“笃行猫猫”实践队赴浙江多地开展特色乡村古镇调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08日 15:04 点击次数:

[本站讯]暑假期间,电气工程学院“笃行猫猫”社会实践队赴浙江多地开展了特色乡村古镇调研活动,收获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在金华地区,队员们来到了何斯路村访问当地老年协会会长,会长向实践队成员详细地介绍了何斯路村目前的发展情况和何斯路村的发展历史。经过他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何斯路村之前因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民生活较为困难。后来,村里的领导班子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两山理论”,分析自身优势与短板,开始探索独属于自己的乡村发展道路。在对村农田土壤进行土质分析,并请相关专家实地综合分析后,村民们决定引种薰衣草,建设薰衣草现代农业基地,通过邀请专家对土地进行评估的方式最终确立了对村口120亩地的流转,在种子试种成功后,建成了大规模的薰衣草种基基地,并衍生出了许多薰衣草产品。村民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睁眼看世界”,靠着一股拼劲,闯出了自己的路。

43258

实践队成员的下一站是温州市泽雅镇的水岙村,水岙村依旧完好保存着小桥流水的古镇风貌,当地居民于此开设了漂流、滑草、农家乐等项目,前往山上景区的游客都会经过于此。经过一天的工作以及对问卷和采访的总结,团队了解到:当地的生活相较十年前有了很大改善,居民对他们现在的生活都感到满意,无论是交通还是通信都方便了许多。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客流量使留居在村中但难以耕作的老人能做起自己的生意,盐水豆腐、青草膏都是当地的特色,村民们的生活收入都有了保障。

团队的第三站是衢州市沟溪乡余东村,余东村以独特的村民画和竹编手艺成为衢州市的研学基地,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游客。队员们首先参观了中国乡村美术馆,深入学习和了解了当地村民们的艺术作品,画作的主题大多以农耕劳动和乡村生活为主,体现了村民们随时记录生活的闲情逸致。离开美术馆后,团队成员来到余东村竹编馆对老手艺人进行了走访,十二生肖、红船精神、孔子画像、微信二维码、竹篮等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给实践队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后续的采访中也进一步感受到了竹编的魅力。通过此次调研,团队从参观美术馆、竹编馆的经历和对当地村民、工作人员的采访中真切感受到了一个村子的变化。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下,一个原本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子,走向了农业、教育业、旅游业共同发展的道路,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传统手艺也得到了宣传,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政策的深远影响。

团队的最后一站是湖州市荻港古镇,古镇中河港如织,古桥众多,绿桑成荫,鱼塘连片,且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是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村落。队伍首先参观了荻港村,村内环境干净整洁,绿意盎然,有大片高大茂密的树、接天的莲叶荷花,还有池塘中清晰可见的鱼,身处其中,人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悦起来。据了解,高质量的环境并非荻港村的常态,几十年前,油脂化工企业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对此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2002年开始,荻港村在带领下整改、关停多家油脂化工企业,到2016年,这些企业已全部整治完毕。通过整治河道、修复古迹、翻修民居等多项措施,荻港村的村容村貌已是焕然一新。在荻港渔庄,这里是荻港文旅融合发展的体现,也是古老水乡与现代产业的对接。渔庄里不仅有舒适的民宿酒店,还有提供当地美食的商铺与饭店,旅客们能够享受到周全的服务;除此之外,以荻港的桑基鱼塘为特色,渔庄通过建立浙江省中小学生实践教育营地、举办鱼文化节等等,持续发扬着古镇悠久的鱼桑文化。

通过此次系列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们对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供稿单位:电气学院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黄志向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