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非遗项目保护管理制度研究会议在荣成召开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12日 09:55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9日,为期两天的“中国非遗项目保护管理制度研究会议”在威海荣成市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承办,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党工委书记尹作升,威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广华出席并讲话。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主持开幕式。

王晨阳表示,此次会议是在“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让非遗成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他围绕我国开展非遗保护工作近20年历程所取得的成绩,对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的任务、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和管理的现实需求、加强非遗保护研究、推动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提出了指导意见。

尹作升认为,山东大学是国内民俗学重镇,经过几代学人的积淀与发展,现已形成了民俗学基础理论与田野研究、民俗史与民间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当代社会发展三个特色研究方向,在非遗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学术成果。他表示,山东大学民俗学团队应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建议,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当代社会建设的高度上,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坚持扎根田野调查研究,为全省、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先后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和任务。2020年8月,山东大学民俗学团队承担了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修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版)的研究课题。会上,张士闪教授对过去一年来的相关研究工作予以介绍。

随后,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兼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平生等的主持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围绕《办法》修订工作建言献策。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高丙中教授提出,要建立、评估、改进对于非遗名录项目保护的管理体系,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地发现与利用非遗保护的主体结构所蕴含的能动性,构建政府部门、专家队伍、传承社群等在最佳关系模式下的保护行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萧放教授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借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杨利慧强调,社区以及构成社区的群体和个人是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主体,应当最大限度地参与从认定、清单编制、保护措施的规划和实施以及申请进入各类名录的整个过程。

浙江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陈华文教授提出,非遗项目的认定与管理从本质上体现了非遗保护的政府主导,我国近20年的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和传播是令人信服和具有重大社会现实意义的。温州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瓯江特聘教授黄涛则认为,非遗保护工作最根本的理念、原理可概括为“三理”:伦理、学理与法理。非遗保护应合“理”而行,以伦理为必要原则,以学理为基本依据,以法理为实施规范。就此而言,中国非遗保护之路任重道远。

齐鲁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林松柏以本校近年推动的“非遗(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为例,认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居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育人、培育精神、强健体魄等方面意义重大。基于对胡集书会的田野调查和连续多年的跟踪研究,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认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文化传统,往往扎根于地方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劳作模式的特殊性之中,应当根据地方社会的现实条件,因地制宜、妥善制定相关保护和传承方案。

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荣成市海洋食品博览中心、宁津街道东楮岛村、十里古乡、斥山街道盛家村、赤山景区非遗创客中心、荣成民俗馆、爱伦湾海洋牧场、那香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成山镇西霞口村等,调研荣成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非遗保护和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供稿单位:儒学院    作者:石玉洁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卞悦悦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