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6日,文学院举办“云中谁寄锦书来”朗读会。学院教师代表张燕芬、赵鑫,辅导员张博出席活动。朗读会由院会学术部干事王秋雨主持。
本次朗读会共分为五个主题,分别是“百廿山大,传承红色基因”、“含英咀华,赓续千年文脉”、“春弦夏诵,演绎百年风雅”、“三复斯言,共赏域外之美”、“声情并茂,品味语言雅趣”。18位朗读者用自己的声音,以各种各样的主题和形式,赋予文字汩汩流淌的生命力。

百廿山大,传承红色基因。《狱中自述》是李大钊先生在狱中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的一曲无产阶级的正气歌,是他对无产阶级事业无限忠诚的历史见证,使同学们感受了共产党人的伟大牺牲精神;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民族斗志,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共产党人的伟岸胸襟和民族情怀。极具“山东味儿”与“山大情”的《青岛与山大》,抒发了老舍先生对青岛被各国军舰侵略的痛心,彰显了他浓烈的家国情怀和文人抱负,令在座听众为之动容。接着,《诗经·卫风·氓》《木兰诗》《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朗读将现场气氛带回传统典雅的时代,尽显古典文学之美;《吊济南》《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致橡树》《目送》等篇目,唤醒了同学们心中沉寂已久的细腻情感,使在座听众得以沉下心来,仔细体味;《生如夏花》《雨》《雨与爱》《苍蝇》以及韩文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入学式上的演讲》《비우는 만큼 채워지고(穷尽几何,人生几何)》《Aquí Te Amo》带领同学们在世界文学中漫游,体验不同文化、语言带来的人文精神与文学之美。

活动上,赵鑫表扬了同学们的精彩朗读,并传授了多种朗读技巧与方法,鼓励同学们继续在文学海洋中感受诵读的魅力。张燕芬将对同学们的赠言制作成视频,并现场配音。她强调,语言是品味文学之美的关键,也是人类情感传播的重要载体。她对同学们展现出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并向各位同学送上真诚祝愿。张博致表示,朗读会是文学院“重情义、尚风骨、尊学术”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展现文院学子价值情怀和人文素质的重要舞台。
用声音触碰文化,在朗诵中回归经典。“云中谁寄锦书来”朗读会展示了文院学子丰富饱满的人文情怀和审美素养,是文学院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增进师生交流的良好平台,是文学院探索创新德育美育工作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