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院新闻

文学院开展辅导员工作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9年10月21日

[本站讯]10月18日,文学院在中心校区开展辅导员工作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姜楠、泰山学堂副处级辅导员徐孝刚、齐鲁交通学院王超和文学院正处级辅导员刘志业、党委副书记王萌参加了此次研讨。

会议将高校美育的逻辑起点、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探索作为重点,探讨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王萌表示,高校美育在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独立性统一、高深知识性和审美情感性统一、学理研究性和实践探索性统一、理念先进性和现实补偿性统一的逻辑预设前提下,面临着高校惯性思维和国家顶层设计不匹配、专业师资缺乏和美育评价指标构建等问题。对此,应该选择艺术教育作为美育工作提升的重点领域,而戏剧教育是另一条优秀的突破路径。刘志业强调,让高校美育工作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我们任重道远。

徐孝刚表示,高校是各国传播弘扬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主阵地,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拥有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的优秀学生。高校的美育教育要建立在深厚的知识理论创新的基础之上,将理论和情感统一,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理性和感性之美。高校美育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服务既是美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姜楠探讨了美育工作在高校的落实面临的现实困境。第一是国家顶层设计和现实学校的惯性思维之间的矛盾。第二,美育教育迫切的需要和专业师资人员匮乏之间的矛盾。2006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通知》中表明师资数应该达到学生总数的0.2%左右,但就学校来说,美育教师的缺口还比较大。第三,大美育体系构建和美育评价指标量化之间的矛盾。指标的量化缺乏研究和设计,没有科学的量化考核就没有办法评估美育教育工作效果。王超认为,美育工作在学校落实存在缺乏活动场地,申请程序繁琐;经费支持力度不够;活动种类少,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任务重等问题。

在美育教育工作的落实上,会议讨论了具体的突破路径。与会的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学院特色工作提出了诸多有创造性的思路和设想。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于学莹    摄影:于学莹         责任编辑:刘思彤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