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院新闻

文学院师生参加“家国·瑷珲——高兰、边瑾诗歌朗诵会”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9年09月27日

[本站讯]9月24日,时值共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生日之际,“家国·瑷珲——高兰、边瑾诗歌朗诵会”在黑河市广播电视台2号演播厅举行,以此来缅怀和纪念著名朗诵诗人高兰和爱国诗人边瑾。文学院副院长马兵和韩玥、李斐然、孙蕴芷三位研究生同学作为学院代表参与了演出。

高兰先生故乡瑷珲,童年在黑龙江畔生活。离开家乡后,考入燕京大学。抗战期间,在内地流徙多地,积极从事朗诵诗诗歌创作,是其时最著名的朗诵诗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高兰先生历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山东省现代文学研究会顾问、山东郭沫若研究会会长等职。因为高兰先生,山东大学文学院与远在边疆的瑷珲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准备这次朗诵会,瑷珲区委和区政府多次派人来文学院调研走访,在文学院的帮助下,取得大量一手资料,建立了与高兰先生后人的联系,也促成了这次朗诵会的举行。

undefined

在朗诵会现场,马兵代表学院致辞,他谈到,高兰先生是中国现代朗诵诗最优秀的实践者和捍卫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他创作出《哭亡女苏菲》《我的家在黑龙江》等振聋发聩的作品,用悲愤和忧郁的喉咙,吟咏出美而有力的诗句,也唤起了一个时代民众同仇敌忾的最强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高兰先生辗转到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他在一辈又一辈的学生心中埋下诗歌和美的种子,一直到今天。从黑龙江畔到黄河岸边,先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诗歌事业和教育事业。随后,三位研究生同学带着对高兰先生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朗诵了穆木天的诗歌《赠高兰》——“民族的生命已然烧到白热/高兰,把民族的白热的生命力/用你的诗歌记录下来吧/高兰!歌唱吧!”

9月25日上午,文学院师生参观了瑷珲历史陈列馆,陈列馆完整还原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瑷珲条约》的签约历史以及“海兰泡惨案”等事件,历史的凝重与耻辱令人深切感触到“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的道理。通过深入了解瑷珲的历史,也更加深了文学院师生代表对高兰诗歌的理解。此外,文学院还就如何推动和促进高兰先生和朗诵诗歌的研究工作与黑河市文联、黑河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并达成初步的共识。

undefined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孙蕴芷    摄影:孙蕴芷         责任编辑:张舒凝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