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8月4日到15日,文学院“社调”养老院建设调研团成员走访洛阳、上海、潍坊等八地,对当地的养老院建设情况展开调研。
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呈持续加剧之势,种种养老问题也随之出现,养老机构建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8月4日至10日,成员们对各自所在地的养老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成员们通过对比发现,各地养老机构存在名目众多、划分标准不一的问题。比如潍坊地区有常青园老年护理院,且内部以有无子女划分出养老院和敬老院;内蒙古的达拉特旗则仅有冠以“老年公寓”之名的大众意义上的养老院。
此外,养老机构建设的先进和完善程度与其所在地区、建立时间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与内陆相比,浙江、上海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机构设施更加完善、整体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建立时间在十年以上的养老机构设施比较老旧、落后,而近几年新建设养老机构的设施更加齐全、完备。
走访的过程中,成员们还发现养老机构虽然保障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但对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有所忽视。受身体情况等条件限制,老人们的活动范围一般局限在养老机构内,生活比较单调,精神世界也比较缺失。他们虽然有“同龄人”作伴,但最惦念的还是自己的子女,常常会感到思念和孤独。而且,养老机构中还有一些相对年轻的老人,他们年龄不大,却因为疾病、重大事故等意外,提前住进了养老机构,其心理上更需要儿女的及时关切。这一调研结论体现出在履行经济赡养义务之外,子女定期探望老人等亲情关怀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养老机构的功能不平衡性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成员在调研中发现,在众多养老机构中,提供衣食住行服务的养老院少有专门的娱乐设施,只有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与之相对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娱乐设施虽然不提供衣食住等服务,但是适合老人娱乐的设施却比较丰富、专业,对于增添老年人的休闲乐趣有很大的帮助。
七天的实地调研结束后,调研团进行了线上讨论和资料整合汇总,大家充分交换了各自掌握的信息,并就养老院建设相关方面制作了面向社会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养老机构的设施有大概的印象,但现实中的养老机构与他们理想中的养老机构仍有一定差距。养老机构、老人、子女三方关系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复杂。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制度仍然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地探讨并加以解决。通过本次调研,团队对我国养老建设中的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今后将一起为养老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为养老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