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院新闻

文学院举办2019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9年07月16日

[本站讯]7月7日-9日,文学院举办了2019年“一多”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共有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49名优秀本科生参加了本次夏令营活动。

7日傍晚,院长杜泽逊教授带领同学们漫步校园,讲述“八马同槽”、冯沅君、陆侃如、蒋维崧、成仿吾、华岗、闻一多、臧克家等校园雕像背后的山大故事。伴随着落日的余辉和清脆的蝉鸣,营员们静静地聆听每一段故事,勾画穿越时空的历史场景,切身感受山大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8日上午,夏令营开营仪式在知新楼举行,由副院长李剑锋教授主持,杜泽逊教授致欢迎词。随后,杜泽逊作了题为“中国文献学的方法和实践”的主题讲座。他从一块刻有闵子骞故事的汉画像石入手,通过梳理历代文献,考证“鞭打芦花”的故事演变轨迹,从而填补了《论语》中“孝哉闵子骞”背后的文本空缺。杜泽逊以郤克使齐为例,旁征博引,介绍了史料考异的具体风貌;以“《周易注疏》脱文”为例,强调了版本校勘的重要性。他还结合自己的治学经历,为大家讲述在读书治学中使用“校读法”的具体案例。

另一场题为“生生美学的提出及其内涵”的主题讲座,由山大终身教授、著名美学家曾繁仁先生主讲。曾繁仁教授分别从提出动因、酝酿过程、“生生”之内涵、产生过程及其文化特点五个方面,为同学们介绍了“生生美学”提出的价值和意义——在欧陆现象学生态美学与英美分析哲学环境美学之外,建立一种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生态美学体系。曾繁仁教授认为,“生生美学”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到音乐、书法、绘画、园林、建筑、汉画像、戏曲等具体的中国传统艺术及其理论之中。当下“生生美学”的提出有助于确立“文化自信”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这两场对校内外师生开放的主题讲座,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也展示出了文学院优秀学者的教学风采、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和丰硕的学术成果。

两次讲座之间,营员们还参观了山东大学博物馆和杜泽逊平日的工作场所——校经处。杜泽逊详细地介绍了他与团队目前负责的《清人著述总目》的编纂、《十三经注疏》的整理研究和《日本藏中国古籍总目》的录入校对等项目。下午4时许,营员们参加了分专业师生见面会,与老师们零距离交流,增进了对学院和学科现状的了解。

9日上午,学院各二级学科教研室组成专家组,对营员们进行了分专业面试。专家组成员秉持着严谨公正的态度,从专业基础知识、学术研究潜力等方面,对营员们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全面考查,并对其面试表现作出了客观评价。

在下午进行的闭营仪式当中,李剑锋对此次夏令营活动作了总结和点评,并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求学生涯和人生旅程中,能够取得令自己满意的结果。随后,李剑锋公布了优秀营员名单,并为他们颁发了证书。党委副书记王萌代表学院感谢营员们的热情参与、老师们的精彩授课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

本届夏令营是文学院面向全国各高校和优秀学子举办的第二届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它进一步提升了文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的影响力,有助于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术人才,是研究生招生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文学院向来以“重情义、尚风骨、尊学术”作为治学、为人、教育的重要理念,而同时又以“重情义”为先,夏令营是山大与学子之间缘分的开始,也是营员之间友谊的起点。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仇子兴 于欣琪 付婕    摄影:初敏 庄欣欣         责任编辑:宋广鑫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