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院新闻

文学院召开关于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会议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9年07月12日

[本站讯]为了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准备,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文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于7月8日和7月9日分别组织召开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和人文专业的教学研讨会议。

7月8日下午,文学院在中心校区知新楼组织文学院教指委、专业负责人和教学骨干召开会议。此次会议旨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课程教学目标、编制“金课”建设方案,确定专业认证计划,汇总相关问题。会议期间,各位老师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发表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7月9日上午9时,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由文学院牵头在中心校区知新楼组织各人文学院进行讨论,主要交流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工作进展、相关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刘传勇,文学院、历史学院、哲社学院、外语学院、新闻学院、艺术学院、国教学院教学院长,骨干教师代表以及教务秘书出席会议。各学院教学院长就8日下午各学院自主展开的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工作进行了汇报、交流,指出各学院在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讨论并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为原则进行综合改革,也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实际持续改进,建设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流人才。刘传勇表示,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重点在于如何使教学大纲进行高质量、有效地编制。培养计划应形成“专业培养计划+拓展培养计划”的双重模式,要开设更多专业选修课,课程的丰富体现的是“多学科的”“生态的”人才培养观念。艺术学院教学院长认为制定培养方案应结合各专业的特殊性,除此之外应增加心理学课程,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外语学院教学院长认为应把培养方案与招生相结合,形成学院的课程特色;国教学院教学院长认为应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将学工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会议期间,各学院教学院长积极交流观点,对于以下问题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一是实践学分应根据各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二是开设跨校区、跨学院、跨学科课程,可采取各学科教授接力授课的模式,丰富课程内容,共享综合性的资源;三是学科平台基础课应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多开设高质量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多重选择。

文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秉持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开展了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会议。经过讨论,各人文学科应进一步加强协同化、协同发展、协同创新,思考人文学科的特殊性,坚持“刚性、柔性”共建,加强顶层设计,同时应攻关线下“金课”“慕课”,提高课程质量,加强实践学科的建设,实事求是,灵活调整方案,发掘第二、第三、第四课堂的教育属性,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知识型人才。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于海燕 贺晓婕    摄影:于海燕         责任编辑:甘传昀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