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9月下午,文学院在知新楼举行张学军老师荣休座谈会。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温儒敏、院领导班子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此次活动,共同向张学军老师表达祝福与感谢。此次活动由学院工会发起,院党委书记张帅主持了座谈会。
张帅、院长杜泽逊代表学院为退休张老师颁发荣休纪念证书,并赠予特别的小礼品。杜泽逊代表学院对张老师多年来在教学、科研和教辅等方面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地感谢。他表示,张老师兢兢业业地在学院工作36年,科研成果丰硕,教过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为学界、学校和学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表示,退休只是一个形式,不会成为界限,希望张老师能继续发光发热,也相信以张老师的学术素养一定会再结硕果。

张学军老师感谢温儒敏老师、学院领导以及参会的各位老师的肯定与支持。他表示,座谈会确实让人感到温暖,感受到学院大家庭对每位教职工的关爱。今后一定尽自己所能,在自己的退休生涯中干自己能干的事儿,在能力范围之内为学院尽一份力。

温儒敏在发言中表示,学院工会筹办的荣休座谈会是一个非常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活动,让人打心底里感受到了学院的温暖。张老师是一个低调的人,他将自己的大部分青春都贡献给了山大,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的;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郑春对张老师多年来的付出表示感谢。他表示,张老师务实、低调、勤奋和努力的行事风格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刘方政老师回顾了与张老师认识到一起学习、一起工作的四十多年来的经历。其他与会老师以及学生代表也参与了交流,对张老师退休送上祝福与感谢,同时对学院工会举办这样的座谈会表示了高度的认可。
张帅作总结发言。他表示,“重情义·尚风骨·尊学术”即是对张老师最好的描述。退休也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我们也很荣幸的聘请张老师担任我们的特约研究员,也希望张老师能退而不休,继续做研究,为学院发展作贡献。

文学院素以“重情义、尚风骨、尊学术”作为治学、为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同时又以“重情义”为先。学院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依靠的是每位文院人的奋斗与奉献。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院工会致力于将学院打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义的大家庭,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份情谊和温暖,并将其继续传承下去。
张学军,出生于1954年1月,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1978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83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师从孙昌熙先生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鲁迅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工作。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获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被评为山东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
主要从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的专著有《中国当代小说流派史》、《鲁迅的讽刺艺术》、《巴金与读书》《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的情思》《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探索》等。参与撰写的著作十部。在《文学评论》、《文史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120余篇。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刘勰文艺评论奖、齐鲁文学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科研奖励十余项。现正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莫言小说叙事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