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日前,齐鲁医院举行了中国著名病理学事业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侯宝璋教授铜像揭幕仪式。齐鲁医院党委书记曹宪忠、山东省病理学界著名专家周庚寅教授、齐鲁医院病理科主任高鹏教授出席仪式并致辞。
曹宪忠在致辞中讲到,侯宝璋教授铜像的落成揭幕是对老一辈医学家的追思和怀念,必将对医院医学学科的发展起到启迪与鞭策的积极作用。侯宝璋教授所秉承的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必将薪火相传,激励全体医学工作者继续发扬“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优良医学传统,坚定大家为祖国医学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信念。
周庚寅在发言中对侯宝璋先生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他说,让侯宝璋教授的铜像矗立在齐鲁医院,是一所医院坚守人文理想、传承历史文化的体现;是医学学人精神代代传承的见证,继承侯宝璋教授的精神,发展他开创的事业,必将鼓舞病理学科开创新的篇章。高鹏在发言中追忆了侯宝璋教授为病理学事业作出的卓越功勋,盛赞先生为医者之楷模、师者之典范。他希望同仁精诚,学人努力,攀登病理学事业的更高峰。
仪式现场,曹宪忠、周庚寅、高鹏以及齐鲁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张廷国教授共同为侯宝璋教授铜像揭幕。所有在场人员面对铜像鞠躬致敬,表达了对侯宝璋教授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侯宝璋(1893—1967),生于安徽省凤台县(今属利辛县),医学教育家,中国近代病理学先驱者。1920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并留校工作,后任齐鲁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教授和系主任,齐鲁大学医学院代院长。1934年发表中国第一部《病理组织学图谱》,用绘图的方式,把病理学的基本病理改变,简易明了地表示出来,形象而真实地给人以深刻印象。同年,他获得罗氏基金的资助,去伦敦大学热带病研究所工作一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后又入侵华北,他自报奋勇参加组织战地救护医疗队的工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喜峰口等处战区支援群众性的抗日工作,彰显了不屈的民族气节。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随齐鲁大学迁至四川成都,在极其艰苦和动荡的时代,坚持教学科研,匿名资助困难学生。1947年,他应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邀请,赴英讲学;1948年受聘于英国教育部任香港大学医学病理系主任教授,曾代理院长职务;1954年曾相继发表《中国天花病史》、《疟疾史》、《杨梅疮考》;1956年发表《原发性肺癌与华枝睾吸虫感染的关系》,第一次提出并证明了寄生虫在人体肝内寄生可以引起恶性肿瘤, 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侯宝璋教授的科研成就,在国际上亦享有盛誉。先后发表论文50多篇,著书3部,1961年香港大学授予其荣誉科学博士,并推荐其为英国皇家学会病理学会终身会员。1962年受周恩来总理邀请,任北京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兼病理学教授,被选为全国第四届政协委员、中国医学总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