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跨入山大法学院,我们骄傲,因为我们已跻身于全校最优秀学生的行列。然而,一系列的现实已实实在在地表明在大学里风光无限的法科学生四年后却不折不扣地陷入到就业危机中。为了发现更多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为未毕业的法科学生敲响警钟, 今年十一月份,法学院学生会调研部就已毕业的2000级本科毕业生去向做一个初步的调查。
这次调查共131名对象,共收回有效信息126条。调查显示:
工作部分:截止到今年十一月中旬,已毕业的学生中,共65人参加工作,另有少部分同学正努力找工作。从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地区性分布特点极为突出。近九成的同学在北方工作,仅有四名毕业生工作于南方某几个城市,又有三名毕业生积极投身于西部建设中。尽管本院面向全国多数省份招生,但从毕业去的向来看,约有80%的同学工作于山东省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同学到省外打拼。从工作单位来看,大致有四个去向:公检法单位约占35%,企业单位约占地29%,事业单位约占32%,而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部分少之又少。从我们获得信息来看,只有两名从事律师职业,且都在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另外,大约有21%的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所从事的工作与法律无关。在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中,约有40%的同学考虑到未来激烈竞争的工作环境,有继续考研的打算。关于找工作的途径,我们了解到有50%的同学生是通过人才市场或校园招聘会找到工作的,另有24%的学生千辛万苦自谋工作。为数不多的学生通过选调或公务员考试进入工作单位。75%的就业者对自己的工作持满意态度。同时,我们可喜地发现,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前途有了更理性的把握。他们不再过分看重金钱因素,尽管44%的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上,他们更加看重能否发挥自己的专长,是否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考研部分:在已毕业的2000级本科生中,除了保研的二十多名毕业外,约有八十多人报考研究生,综合来看,已考取部分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9%,其中考取本校研究生占考研总数的58%,外校的占42%,从专业分布上来看约有20%的学生集中于宪政专业,32%的学生集中于民商法专业,另有刑法学专业12%,法制史专业12%,诉讼法专业12%等。从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多数考研的学生是为了积累实力,为自己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增加一份筹码;也有少部分不急于找工作,况且本科文凭已不再是幸福生活的通行证。考研是为了以后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拥有更舒适的生活,实现更大的人生抱负。
其余部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约21%的同学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他们暂时没找到工作,确切有说,他们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大都找不到好工作就不准备就业。这一部分同学大多数有准备考研的打算,有少部分目前正全力以赴准备考研而放弃找工作。不可忽视的是有个别同学存在侥幸心理,他们在等待机会,而没有积极地创造机会,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这次调研还总结了近年来我院本科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诸多原因,向大家谈了调研人员在调研时的真切感受,并给在校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作参考: (1)及早做好就业准备,合理安排大学生活和学习时间;(2) 珍惜在校的学习时间,增强知识储备,加强能力培养,这其中包括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公关能力等;(3)要继续转变就业观念,拓宽思路,考虑问题要务实长远,在签订就业协议时要慎重,要诚信。(4)法科毕业生应及时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有奉献的精神,到基层和较艰苦的地方去磨练,主动适应社会。更应加强自己作为法律人的职业尊严,以强烈的责任感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在新的环境下创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