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首届基督教暑期研习班课程结束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18日 16:34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6日至17日,山东大学与复旦大学合作举办了第一届基督教暑期研习班,多位海外知名学者应邀为来自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部分在职人员作学术讲座。在为期两周的课程中,师生相互交流,教学相长,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Don Lewis教授:基督教与西方历史
Don Lewis教授知识渊博,专长为宗教改革以来的基督教史。讲座中,他用生动的事例和充满激情的语言,沿着历史上基督教发展传播的路径,分别以耶路撒冷到雅典、东方到远东、罗马世界到北方的蛮族、欧洲到美洲大移民潮及逆向移民为题,讲述了基督教的传播及其与接受地文明的对话、冲突,展现了基督教发展中跨越文化疆界的特征。
讲座中,Don Lewis教授介绍了相关书籍,使学员对基督教历史的研究有章可循。他认为,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总体说来是渐进的,但是也存在剧烈的文化变动,通常来说,剧烈的变动总是由一个人带动,而这种带动者常常面临着传统社会的巨大反对。Don Lewis教授对基督教和犹太教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并展开探讨基督教的发展历史。最后,Don Lewis教授还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作了深入详细的分析,对基督教在中国本土化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对学员们今后的基督教研究学习起了导航作用。
Rick Watts教授:新约诠释
Rick Watts教授从解释学角度出发,向学员们介绍了解释新经的步骤和方法。讲座以解经中的两类基本问题——上文下理和内容分析为主要内容。其中,上文下理主要是对新约给予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关注,包括历史一般文化背景的探索和特定情况的追查,以及对新约的体裁、段落和上下文的解析;内容分析方面,他引入了经文批判学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希腊经文的写作结构。至于字词的研究,他比较关注词源和语法、上下文标记中的引申意义等。
在讲座中,Rick Watts教授介绍了主客观结合等各种各样的研究工具和研究理念。他在教学中提到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圣经注释、百科全书和期刊论著,极大地拓展了学员们新约研究的手段和途径。并且,Rick Watts教授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了学员们如何区别确认的事实、合理的设想和无根据的断定,提醒同学们在解经时既要精于经文的字面意义,又要尽量贴近作者的本意,使学员避免走上学术研究的歧路。
Iain Provan教授:旧约诠释
Iain Provan教授在三天的题为“旧约诠释”的系列讲座中分别讲述了旧约中的世界是什么、上帝是谁、什么是人、什么是苦难和罪、什么是幸福生活等五个问题。
Iain Provan教授用大量的自然环境照片、地图和文献资料,结合以色列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生动地再现了以色列的历史发展。在古代近东,世界上的人是上帝的奴隶,犹太人的上帝是带领犹太人走向幸福生活的无与伦比的上帝;在圣经中,世界是神为自己造的,而人是帮助上帝管理其他被造物的上帝的仆人;亚当和夏娃犯下的罪,使得人与神、人与人、人与其他被造物的关系破裂,于是恶和受苦的问题涵盖了整个旧约;人要摆脱这种罪,获得幸福,必须修补人与神、人与人、人与其他被造物的关系,达到这些关系的和谐。在讲座中,他还请学员们朗读讲座涉及的经文,使大家对旧约的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许志伟教授:当代生物伦理及对基督教的挑战
许志伟教授从一名医生的视角,介绍了当代生物科技的发展及其对基督教伦理的冲击,在生命伦理、产前遗产诊断技术、基因增强技术和安乐死合法化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生命伦理方面,许志伟教授认为人(胚胎)的位格问题,即胚胎从何时起被看作人,与堕胎、杀婴等现实问题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对此结合基督教的伦理展开了论述。此外,他在讲座中还涉及了很多当今前沿的生物伦理问题,如产前遗产诊断技术、基因增强技术等,并对此加以道德层面的审视,以此为基础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立场谨慎的思考。在最后一场讲座中,许志伟教授选择了“安乐死”这一争议性话题,从其定义、思想来源、逻辑漏洞和可能的消极影响等方面,论证了安乐死合法化的弊端。他语言风趣幽默,注重交流互动,尤其重视对提问者本身的思路进行反思,不断的追问促使学员发现自身思想中的不足,为其学术研究带来启发。]
【供稿单位:暑期学校记者团 作者:关骁 宋均艳 马训伟 梁蓉蓉 张树辰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