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山东大学师生在内蒙古开展“万里边疆 强国有我”专项社会实践,以青春实践助力服务边疆战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8日 16:09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19日至28日,山东大学师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万里边疆·强国有我”专项社会实践,自行车协会来自全校13个学院的21名成员,组成3支专项社会实践团队在经过10天的骑行后顺利抵达内蒙古自治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以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为依托,以“助力学校服务边疆战略”为主题,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聚焦边疆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等方向,走进呼和浩特的高校、企业、社区,在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队员们充分发挥多学科专业背景优势,深入社会开展实地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内蒙古研究院建设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山大学子在助力边疆建设中的责任担当。

探寻研究院建设初心 明细实践目标方向

实践队深度参与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入驻仪式,队员们与研究院院长祁庆生教授围绕“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的建设背景和战略目标展开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状况,了解“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的建设背景和战略目标,明确“环境治理”“高校联动”“产教融合”三个调研方向。

生态治理谱新篇 绿色发展促和谐

“瀚海青波”实践团队围绕环境治理主题开展系统性调研:首站参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全面了解区域生态特征与环境本底;继而深入敕勒川草原生态修复示范区,通过走访当地居民与游客,对比分析环境治理成效;最后调研蒙草集团,重点学习其“因地制宜、适地适种”的生态修复理念,详细考察退化草地改良、盐碱地治理等关键技术应用。通过系列调研,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在生态保护中的核心作用,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校际联动促发展 资源整合育英才

“塞外听鸿”实践队聚焦“高校联动”主题,先后走访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大学三所高校,重点调研了生物工程、乳业科学和环境工程等特色学科的建设情况。队员们深入了解到,这些高校通过建立校际合作机制、共享教学科研资源、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有效整合了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为内蒙古乳业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未来,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校地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致力于多方共同服务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解难题·校企协同促发展

“云中牧歌”实践队放眼“产教融合”,采用“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基层”三位一体的调研模式,着眼于内蒙古特色优势产业乳牧业、生物医药等进行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和对产教融合的现实需求。小组成员先后走访了乳业龙头企业伊利集团和生物发酵领域标杆企业内蒙古阜丰生物有限公司,前往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基层讨思浩村的兴盛源家庭农牧场,并在高校的实践中深刻了解到当地产教融合的具体情况和现实需求。在深入调研中,队员们系统了解了乳牧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在内蒙古当地的发展路径,并通过在企业和基层的调研深入了解了它们的困境和现实需求。未来,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在前期将运用其生物工程优势服务内蒙古相关特色产业,“云中牧歌”小组的实践将为研究院前期建设合作提供资料和借鉴,为山大学子服务边疆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雄关启程穿京敕,河套行吟渡湟青。”这段漫漫征途,正是山大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是山大青年践行学校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校地合作的生动体现。此次内蒙古实践之行不仅是体能的远征,更是思想的淬炼。山大车协将继续以“远征”精神引领更多同学知行合一,发扬“万里边疆,强国有我”的实践誓言,为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单位:体育学院 校团委    作者:陈昌源 郭怡心 卢茂阳 郑博元 鲁晓彤    摄影:陈昌源 郭怡心 卢茂阳 郑博元 鲁晓彤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穆楠 冯嘉雯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