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双栖星愿支教队在济南市支教点开展系列主题支教活动。从绘画创作到方言探秘,从物理实验到美食文化,支教队员们以“趣味课堂”为载体,通过“想象力呵护+文化浸润+科学启蒙+认知拓展”等多元形式,为孩子们搭建起探索世界的桥梁,让童真在自由表达中绽放,让成长在快乐互动中扎根。

以画笔为翼,守护无界想象力。“我的家有会发光的地板,晚上像落满星星!”在“绘世界”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用彩笔勾勒心中的“小世界”,将“家”化作会发光的居所、可随身携带的帽子,用童真视角重构对“家”的理解。
动物书签制作课上,这种对创造力的呵护进一步延伸。从基础的小鼠、小兔书签,到孩子们自主设计的 “带兔牙的兔子”,甚至是小船、飞机造型,彩纸在指尖流转成独一无二的作品。“不必苛求每个作品一模一样”,支教队员用行动诠释: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每个孩子的奇思妙想都能找到表达的出口。

以乡音为桥,连接文化根与脉。通过中国方言地图讲解、“低声传话”游戏,孩子们逐渐明白方言的差异藏着地理隔离与历史迁徙的印记,“大山大河隔开人们,说话慢慢变了样”,课堂的笑声中藏着方言演变的奥秘。孩子们模仿的语气里,是对家乡“声音名片”的认同。“方言不是土话,是家乡的根”,简单的话语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以光影为媒,叩响科学探索门。“光沿直线传播”的抽象原理,在“光”的物理启蒙课上变得触手可及。支教队员以生活中的光影现象为引,通过小孔成像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倒立的影像”,再指导他们用纸杯、透明胶带、蜡烛制作投影仪。从古老的皮影戏到现代的胶片放映机,从树荫下的影子游戏到教堂的彩色琉璃窗,孩子们在联想中发现:光不仅是照亮世界的工具,更是科学与艺术交融的载体。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正是科学探索精神的最初模样。

以舌尖为钥,解码山河文明志。“在“舌尖山河”主题活动中,支教队员带领孩子们开启风味之旅。通过“美食寻踪”挑战赛,孩子们知道了“北方面食多因小麦耐寒,南方鱼米丰源于水稻喜湿”,分享“煎饼卷大葱的齐鲁豪迈”,畅想“西藏酥油茶的浓香”“新疆烤羊肉的炽热”,食物成为连接乡土与远方的纽带。每个地方的口味都不一样,孩子们在品味“山河智慧”的同时,也懂得了多元文化共生的意义。
从画笔勾勒的童真世界到方言承载的文化记忆,从光影实验的科学启蒙到舌尖上的山河认知,双栖星愿支教队以多元课堂为孩子们的暑假注入色彩与温度。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守护好奇、点燃向往。”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是对“课业辅导+兴趣拓展+安全教育”三维体系的实践,更是用青春陪伴,让童真与想象力在关爱中自由生长的生动注脚。系列活动以多元形式为孩子们搭建了成长的舞台,更是山大青年用专业与热情践行 “服务社会、奉献爱心” 的生动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