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22日,由山东大学工会、妇委会主办,医学融合与实践中心承办的“生命守护者”急救技能专项培训在教职工俱乐部举行。作为山东大学工会、妇委会首届“校园健康月”系列活动的重要项目,本次培训面向济南校本部全体师生及医务员工,旨在通过专业的急救课程,系统强化校园群体的应急救护能力,切实提升校园群体的应急救护能力,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山东大学工会主席罗超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急救技能培训是构建平安校园的关键举措,对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医学融合与实践中心主任王伟表示,中心将深化与工会、妇委会的协同合作,共建急救培训体系,计划推出“急救技能进课堂、进宿舍”“家庭急救员培训”等特色项目,推动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校园安全文化。
培训创新采用“理论精讲+模型示教+小组实操”的三维教学模式,围绕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规范操作三大模块展开。刘长梅主任护师结合临床案例,系统讲解气道异物梗阻和心脏骤停发生的成因、表征及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差异化处理策略;衣明慧、吴菲两位讲师通过成人与婴儿急救模型标准化演示操作要点。在分组实操环节,12个学习小组利用智能模拟人进行情景演练,10名医学模拟中心教师现场指导,确保每位学员规范掌握急救技能。
活动现场反响热烈,百余名师生通过“学习—模拟—实践”闭环教学,不仅系统掌握急救理论知识,更在情景模拟中显著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学员们积极互动,纷纷表示要将所学急救技能转化为保障校园内外生命安全的实际行动。活动由医学融合与实践中心副主任杨金玲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