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4日、3月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6位山大校友履职2025年全国两会。其中,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37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29人,他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一起共商国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潘教峰:亟需通过提振消费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
【中国经济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十项任务,如何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十项任务如何落实好?潘教峰表示,经济工作中最关键的任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安排,其中,非常突出的任务是提振消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通过提振消费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数学1984级校友、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
管旭:让好作品有好空间、好平台和好地位
【广电时评】“主持人在加强精品创作中同样能发挥巨大作用。用话筒把鲜活丰沛的辽宁故事讲述好、把真实响亮的辽宁声音传递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认为,主持人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研究、研讨和研发能力,才能把真正的好内容传播给受众。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新人的培养。“大屏小屏联动加速,自带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可以用更新的技术和包装手段去做内容,以此来丰富内容的表达形式和传播形式。但在这一过程中应谨记,‘内容’始终是不变的核心。”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金融1995级校友、辽宁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管旭
曹景芳:科研资源配置应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
【中国电力报】曹景芳认为,为了更好地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首先,应建立健全年龄梯度资助体系,通过设立“未来科学家”专项基金、实施“科研黄金期护航计划”,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其次,改革评审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双盲评审+成果追溯”机制和推行“科研信用卡”制度,对表现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奖励,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灵活性。随后,构建青年创新生态系统,通过打造“青创特区”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零租金+共享设备”的支持;建立院士荣誉转化机制,将部分资深院士的经费向青年人才倾斜,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促进科研队伍的梯次发展。最后,完善监督评估体系,通过建立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比公示制度和推行“里程碑+弹性考核”模式,促使科研团队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注重科研项目阶段性鼓励,持续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热动1995级校友、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邹县发电厂生技部精密诊断中心组组长曹景芳
于金明:建议推进肿瘤诊疗规范化建设
【经济观察报】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为43.7%,美国为69%。于金明认为,除肿瘤瘤谱构成不同、美国筛查纳入医保且早期患者较多外,还与部分医院肿瘤诊疗不规范有一定关系。多学科会诊(MDT)通过集合多学科智慧,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对于提升肿瘤规范化、个体化水平至关重要。他建议,细化并标准化肿瘤MDT的操作流程,以确保诊疗路径的规范统一,从而实现服务同质化。近5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专家的全覆盖、无死角的免费MDT讨论,其部分癌种的疗效已接近甚至超过美国。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2001级博士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放射肿瘤学家于金明
贾少谦:推动制度创新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
【人民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贾少谦表示,企业实验室是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抓手,建议针对企业实验室建立差异化评价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我国企业实验室建设仍存在缺少适配的评价机制等问题,建议构建差异化企业实验室评价体系,以制度创新激发企业实验室的创新活力。贾少谦建议,针对企业实验室建立差异化评价机制,加大对企业实验室“技术产业化率”“成果转化收益”等考核指标权重,引导企业实验室在实现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向技术成果高效转化与产业化培育方面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行政管理2009级硕士校友,海信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少谦
马建堂: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是干出来的
【新京报】马建堂表示,我们有充足、有力的宏观调控工具,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确定,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实施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要更加有力,更加给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契机也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努力开放,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奋力实现今年两会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和确定性。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1978级校友马建堂
雷杰:照护好“最柔软的群体” 助力育龄女性就业创业
【齐鲁网·闪电新闻】围绕进一步保障育龄女性就业,雷杰在发言中提出了多项建议。在政策保障方面,建议出台关于促进育龄女性就业的政策文件,完善生育假期成本共担机制,对雇佣超过一定比例女性职工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稳岗扩岗;在就业岗位及就业支持方面,建议进一步丰富育龄女性岗位资源,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居家办公、弹性工作时间等模式,为育龄女性提供更多适宜岗位;进一步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推广“托幼服务一体化”,通过社区嵌入、单位办托等方式提供普惠、多元、优质的托育服务,照护好“最柔软的群体”;加强舆论引导,为育龄女性更好就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科社1980级校友,山东省济南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雷杰
葛均波: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教育,助力医学人才诊疗水平提升
【光明网】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医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此,葛均波表示,未来的医疗教育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拥抱大模型,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教师则通过启发、解惑等方式辅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快、更多地掌握知识。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是一个现代化工具,让病人获得最好的治疗是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医学1984级硕士校友、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
葛桂录:以数字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光明日报】“在数字化浪潮中,展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国际关系与时代语境下显得尤其重要。”葛桂录说,“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发挥数字传播的特色优势。同时要研判国际文化消费趋势和海外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关注点。”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既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守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时代使命。”葛桂录委员建议,借助数字媒介,调研与分析国外民众的多元、多层文化需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形式上的创造性转化与内容方面的创新性发展,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艺学1990级硕士校友、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民革福建省委会副主委葛桂录
张坤:赓续中华文脉 更好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青年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繁荣存续,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传承发展、守正创新。为进一步激发青年的活力与创造力,赓续中华文脉,并自觉地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张坤委员在发言中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阐释传播,引导青年当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信仰者;二是构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新格局,引导青年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热爱者;三是加大政策精准扶持,引导青年当好文化繁荣发展和新大众文艺蓬勃兴起的创造者;四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引导青年当好文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传播者。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宗教学2002级博士校友、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