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11月16日,齐鲁医学院召开医学学科2023年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会。本次会议以“匠心,培育医学英才”为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课程思政”“道术合一”“医者仁心”等多维度阐述新时期研究生教育使命和如何筑牢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
易凡回顾了百年齐鲁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总结了近年来齐鲁医学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直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研究生导师应发挥龙头作用,聚焦“国之大者”,牢牢把握“规范”和“质量”两个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提升育人能力,切实保障育人声誉,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刘国亮在致辞中表示,医学研究生教育极具特殊性,医学学科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导师队伍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持“救人”与“育人”并重,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借助文理数工多学科协同融合,增强学科交叉主动性,推动实践、科研、教育高度融合,培养知识广博、基础扎实、技艺高超、判断冷静、行动果敢的最具创造力的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国自己的“医学大师”。
复旦大学教授汪玲以“新时代课程思政与人文医学教育理论和实践”为题,讲述了导师突出思政育人,强化职业信念,培养仁心仁术医学人才的使命。南京大学教授史冬泉以“临床与科研:有道有术”为题,从选择、梦想、勇气和坚持等关键词出发,分享了自己从学医、从医到成为青年优秀导师的成长之路。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贾金忠以“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与医教协同——兼谈导师立德树人要求”为题,从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改革角度出发,通过宏观数据分享,介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为与会导师带来了政策引领和思想启发。培训的第二环节,山东大学教授马春红从“实证”角度出发,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遵循,详细阐述了导师指导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学术道德规范及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齐鲁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曲波在大会闭幕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培训会议对强化导师责任意识、提升导师育人能力、培养“四有好老师”的重要意义,希望全体医学研究生导师时刻牢记教书育人使命,争当学生的学问之师、品行之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要弘扬齐鲁医学精神,坚决捍卫山东大学和齐鲁医学的学术声誉和育人声誉。
齐鲁医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学科与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秦莹莹主持会议。齐鲁医学院全体研究生导师、教师、各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战线工作人员1000余人现场或线上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