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山东大学赴冀鲁豫革命老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从“学、讲、研、做”四个方面扎实开展实践,深入冀鲁豫3省8县15村开展推普实情调研、理论宣讲、普法教育等实践活动。
“学”无止境,打牢基层推普知识技能基础

山东大学赴冀鲁豫革命老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始终坚持以学为先。一是全面梳理实践服务地普通话普及情况、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在赴各地开展实践调研前,组织开展5次集体学习研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学习,系统梳理党和国家实现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二是坚持深入实地开展乡情调研,团队成员走访革命旧址、追忆红色足迹,到山东省沂蒙革命纪念馆、“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沂蒙红嫂纪念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旧址、河北省西柏坡革命遗址、正定县博物馆、河南省新县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苏区革命首府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通过馆藏资源与内容讲解,认真观看学习文献实物、革命影像等历史资料,现场观摩生动形象的雕塑场景再现,深入了解实践服务地发展变迁的历史沿革,为做好推普实践奠定基础。
“讲”者有方,助力乡村语言文化繁荣发展


以青年话语讲解党的创新理论,以乡村视角切入语言文化建设,山东大学赴冀鲁豫革命老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将普通话培训与普法教育、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政策解读等内容相结合,面向乡村党员、居民、青少年等开展普通话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服务队成员通过对《民法典》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宣讲、《中国共产党章程》解读、经典书目分享等形式,提升村民党员群众的接受度、认同感,延伸普通话培训的实效、长效。在沂南县后峪子村,团队成员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题面向村民进行理论宣讲,以青年话语、乡村视角切入,深入浅出地解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沂水县辛庄村,团队成员向村民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并进行了《民法典》普法教育,引发村民们的广泛讨论,效果良好。在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团队成员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形象地向村民作了题为《没有全面的小康,就没有真正的小康》的宣讲,把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与沂水县发生的巨大变化紧密结合起来,加深村民党员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与认同,以专题宣讲助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入脑入心。
“研”习致远,有序开展推普实情科学调研


山东大学赴冀鲁豫革命老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将党的建设专业理论知识与推普实情调研相结合,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面向乡村居民、青少年、基层干部等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情况等。团队成员先后与“全国劳动模范”梁兆利,山东省后峪子村党支部书记梁兆钧,临沂市老粗布代表性项目非遗传承人郑光云,新立村党支部书记王本来,莘庄村党支部书记杜中信,王庄村党支部书记龚培,“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山东蒙山龙雾茶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名誉董事长谭庆志,西墙峪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成,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坤,河南省何家冲村党支部书记何宗伟,河南省郝堂村党支部组织委员周凯,田铺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启俊,河北省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封红卷等人进行调研访谈,深入了解基层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的发展历程,从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民生工程、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详细了解乡村振兴建设中普通话推广的经验举措与当前现状,把握实践服务地重点人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研讨普通话推广与乡村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升级等深入结合的实效举措。
“做”实求精,服务乡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山东大学赴冀鲁豫革命老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坚持以生动丰富的实践调研成果深化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效、长效,将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学习与推动乡村振兴实践发展深度融合,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实践与创新有效结合,为推进服务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研究贡献“青马力量”。一是系统梳理调研数据,展开总体性数据分析,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根据调研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调查数据,撰写一篇剖析深刻的数据报告,为项目研究及其他研究提供数据材料,做实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研究与路径分析。二是撰写调研报告,发挥服务队全体成员党的建设专业优势,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研究深度结合,以《释放振兴活力:以基层党建思想“聚力模型”促进革命老区“造血式”发展——以冀鲁豫3地8县15村革命老区为例》为题撰写调研报告。基于调研内容,深入探究各革命老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情况,重点人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并根据目前的发展瓶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优化路径。三是积极建言献策,打造健全的服务体系,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在调研结束后进行合理分析,为当地革命老区的接续性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建言献策,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得到相关单位的采纳。
【供稿单位:校团委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刘政 摄影:刘政 张冰洁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嫣然 王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