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全二册,ISBN:978-7-5013-7636-0)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山东大学图书馆历经十余年完成的古籍普查成果汇编,是图书馆在新时代古籍工作中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山东大学作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之一,创立之初在《办学章程》中明确提出“添设藏书楼、博物院各一所,以资考证而广见闻”。古籍收藏一直是山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宋春舫、皮高品、梁实秋、孙昌熙、陆侃如、黄嘉德、黄云眉等著名学者执掌馆务期间,常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为馆藏建设广开捐书、赠书之门。同时,图书馆通过收购藏书家大宗藏书,接收政府调拨图书,调入随院校调整迁藏图书,加之数代图书馆馆员辛苦搜集,古籍收藏颇具规模,形成了明清善本多、地方志书全及书目文献丰富等特色,已有87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73部古籍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图书馆积极响应,对古籍特藏文献进行MARC格式编目普查工作,并于2009年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十几年来,经过古籍家底摸排、回溯建库、数据完善、集中攻坚、审读校改多阶段工作,终于完成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纂工作。本目录收录山东大学图书馆藏中文古籍16166部170859册,均为1912年以前古籍,基本以刘国钧《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排序,内容和格式严格按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手册》要求执行,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题跋等多项信息,全面揭示了馆藏古籍的收藏情况,是继《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之后公开出版发行的又一部古籍目录。
近年来,图书馆在学校支持下,以中央两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加强古籍特藏文献建设,形成了以古籍整理带动文献服务、普查、数字化、修复保护、文化推广等的工作模式。《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是图书馆古籍整理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图书馆将进一步推进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出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巨大作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