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引导和帮助山大青年学子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山东大学积极落实《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组织二十余支团队,覆盖15个“2023年全国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实际行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
逐日听涛,助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专项山东大学“逐日”调研科普宣讲团以太阳活动对地球气象影响为切入点,于子午工程文登站、槎山站展开实地调研,深入学习空间环境变化与地球气象环境关系;举行“快乐科普进校园,科学知识入童心”主题活动,为孩子们讲解有关气候和气象灾害的知识;结合热点台风“杜苏芮”,制作出科普宣传视频及防灾减灾宣传页,同时深入了解村民需求和问题,对点发力,切实提高周边乡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专项“遇见黄河,守望绿色”山东大学科考实践团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自东营黄河文化馆出发,参观千年艺术荟萃,感悟黄河流域古都文化;重走木栈道,漫步黄河入海口湿地,学习将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写照,感受黄河养育的山水之美;走进杨庙社区“幸福食堂”,聆听为消除凌洪灾害而两次搬迁的动人故事,看百姓安居振兴梦照进现实;走访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等五个部门,切实了解东营在黄河自然保护与治理、黄河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努力将实践成果汇入黄河血脉中,推动黄河文化生生不息。
春风化雨,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笃行计划”专项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调研实践团联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临沂市关工委孤儿团和北京广明灯慈善基金会构建“青年主体—官方组织—资金赋能”的三方合作机制,现已派出11支队伍,100余名志愿者,赴省内外11个服务地,针对孤贫儿童心理需求与成长痛点,实施短期心理课堂与长期精神帮扶相结合的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带去了兼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特色课程与多样化专题心理游戏,助力孤贫儿童健康成长,将帮扶孤贫儿童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切实调研各地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为当地在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作出山大贡献。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山东大学赴贵州黔东南推普助力乡村志愿服务队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青溪镇铺田小学、岑巩县思阳镇盘街村等地开展推普社会实践,针对性设计趣味课程,开展“语诵同音”读书活动、“语写华章”书法活动、“语抒新意”诵唱活动等多样化趣味活动,助力推普走深走细;邀请书法家带领群众撰写推普楹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让更多人走近普通话;开展推普“技能+”培训,面向当地基层干部进行普通话培训,针对职业融入日常职业用语普通话教学和提升专项培训;开展实情调查,以线上问卷调查,线下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百姓家进行点对点调查,让推普工作走深走实,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新时代新青年的青春力量。
追寻足迹,助力红色精神浸润大众

“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专项山东大学“艺心传薪火,青年话新声”宣讲团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培训,深入体验“红军的一天”,学习编草鞋、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在黄洋界哨口纪念碑前吟诵《西江月·井冈山》,向井冈山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切身体会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进一步领会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和意义。团队成员分赴全国9省14市,携手各地校友会、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及支教学校,充分结合嘉兴红船积木、三湾改编剧本杀等趣味活动,先后开展浸润式宣讲20余次,覆盖五百余人次,将理论与自身感悟和生活实际充分结合,切实引导受众身临其境体会井冈山精神,坚定爱党爱国理想信念。

“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专项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赴延边州调研红色档案保护开发现状团前往延边州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并展示延边州在红色档案开发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参观《百年延边》档案文献展,了解延边州档案馆对红色档案的开发挖掘情况;参观杨靖宇烈士陵园、延边州博物馆、延边大学博物馆等红色基地,对周边游客进行走访调研,洞悉群众对红色档案中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参考群众视角总结形成延边州红色档案保护开发经验总结,为提出延边州进一步开发利用红色档案贡献山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