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研岸星光 | 勇攀医学高峰,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记2022年度研究生校长奖医学学部评审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5日 10:34 点击次数:

编者按:山东大学2022年度研究生校长奖是学校首次组织一校三地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学校借此组织“榜样的力量——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菁英荟”交流活动,旨在为一校三地师生搭建互动平台,充分展现各学院、各学科优秀研究生风采,促进交流碰撞、交叉融合,开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同时激励广大研究生勤奋进取、刻苦钻研,树立正确荣誉观,努力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践行学术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改革创新服务人民健康,坚持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全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11月15日上午,研究生校长奖医学部评审正式开始,17位医学部研究生齐聚中心校区明德楼。身为新一代医学青年研究者,他们身负时代使命,致力于为医学领域带来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本场医学领域校长奖评选,不仅是医学英才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更是不同学科知识碰撞和人才交流的平台。

精意覃思,穷理以致其知

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步步深入自己的研究领域,在细分研究领域里不断钻研,砥砺笃行。评审答辩的医学研究生们投身学术研究,聚焦各研究方向的难题,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药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于宸致力于糖胺聚糖类药物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研究,首次筛选出硫酸软骨素E的最小功能单元,并确证了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同样来自药学院的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续杰则通过靶向HIV衣壳的蛋白-蛋白界面,基于靶标结构设计合成具有新结构新机制的衣壳调控剂;而基础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杨晓晖致力于情景恐惧记忆的相关环路作用及机制,在发现背侧海马下托至终纹床核的结构联系后,从印迹细胞及下游传出多角度对比背侧及腹侧海马下托投射至终纹床核环路在情景恐惧记忆及焦虑中的作用……

亮眼的科研成果,背后是研究者无数的付出与努力。基础医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郭盛超自2016年进入实验室后,就致力于应用冷冻电镜解析GPCR结构这一难题。在课题研究中,郭盛超和他所在的4人团队建立并优化了膜受体在昆虫的细胞表达、纯化体系,阐明了粘附类GPCR的Stachel序列通用激活机制和感受机械力的作用机制,并且延续实验室类固醇激素膜受体这一前沿研究领域,发现了粘附类GPCR中ADGRG2的内源性固醇类激素配体,并明确了其在复合物中的作用机制,其研究成果于2022年4月份以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杂志主刊上发表两篇文章,紧接着于8月份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文章一篇,获得了2022年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特等奖。

在采访中,郭盛超提到,科研中要始终关注“重要且难以解决的科学问题”,即使没有条件,也要努力通过创造条件来解决问题。针对应用冷冻电镜解析GPCR结构这一研究,在起步阶段他们需要建立膜受体的表达、纯化体系,可参考内容较少,面临的新挑战和挫折更是不计其数。然而面对困难,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一步步地摸索前进,大量查阅相关文献,不断优化改进,最终实现了研究体系的搭建。由于实验条件受限,他们联系了全国各地9个城市20余个电镜平台中心进行合作,为膜受体的冷冻电镜结构解析奠定了基础。

学以致用,反躬以践其实

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医学的科研问题来源于临床,又需要将成果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这也就要求医学研究生不仅需要在医学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还需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和攻关的成果反馈于临床实践。

答辩现场的诸位研究生不负使命,学以致用,反躬以践其实。第二临床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曹志强,在学习期间兼顾临床与科研,将一线临床实践与学术科研相结合,在临床科室规培中掌握临床实践技能,现已能独立处理皮肤科急诊工作,并顺利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同时,他还善于从临床中发现科研问题,目前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第三位),还曾多次参加山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并进行大会发言。

第一临床学院2019级外科学博士研究生李柏延致力于胶质瘤医工交叉精准诊疗及胶质瘤表观遗传修饰,作为一名外科学与材料学交叉学科方向的博士生,承担课题组医工交叉方向的课题研究,并出色地完成了相关的课题任务,发表了多篇高水平SCI文章。他还注重科研的转化,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目前已有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除此之外,李柏延还承担了部分科室临床的工作,通过门诊、手术、病人管理等方式提高神经外科的专业知识,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打下基础。

正如第一临床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薛飞在采访中说的那样,他们所做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临床中所遇到的问题,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现实。

良医念民,精进以馈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国家在宏观层面对慢性病管理的战略部署,更坚定了医学研究者在慢性病管理领域笃行致远的信念。医学研究生与时代同频共振,紧紧围绕人民需求,在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进行了诸多创新与探索。

护理与康复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肖梦杰深入研究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护理问题,通过研究配体-受体结合强弱导致信号响应差异的创新理论,运用点突变技术,获得一种新型蛋白变构体并证实其发挥心功能保护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为发现更安全有效的临床心血管并发症治疗药物提供指导思路。在采访中,肖梦杰表示,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迈向老龄化社会,做好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质量的维护以及对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时代赋予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现在急需攻克的一个难题。作为这一领域的科研人员,自己要将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尽最大努力为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治疗作出相应的贡献。

与肖梦杰同在护理与康复学院的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泽懿始终牢记医者的使命与担当,敏锐把握时代要求,从生物-环境-社会层面分析哮喘等慢性病的发病机理、疾病管理,兼顾护理的人文关怀及跨学科属性,多角度、针对性地为慢性病干预策略提供切实可行的循证依据。身为医者,她紧跟时代步伐,将人民需要和医学研究紧密结合,勇担时代重任,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研工作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号召。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研究创新没有终点,砥砺前进没有终点,有的只是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校长奖评审结束之后,这群医学专业的同学们将继续在各自的领域深耕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出自己的青年力量。


【供稿单位:研究生院、研工部 宣传部    作者:匡丽君 马艺荣 王亦婷 高正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