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校团委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联合组织开展《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精读大赛活动,组织青年学生记录读书笔记,分享心得感悟,以奋斗之豪情,奏青春之乐章。本次活动共收到来自一校三地49个学院的873份作品,共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组织奖10名。
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再领会、再深化。思想源于实践,思想的力量在于指导实践,真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深厚实践根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韩珍钰在阅读《总书记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深切领悟到总书记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大学生在工作中要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将所学转化为行动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成为一个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文学院霍婧雯谈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肯于吃苦方可求得真学问;“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同理“大德”需从“小节”做起,厚德载物方可走得远、立得高、成其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韩兆年深刻感受到作为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就是培养创新技能的最好途径,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保持创新精神的原动力。“一个国家居于前列,靠的是创新”,自主创新已然成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应坚持“与时俱进、弘扬创新精神”,更要求我们将“创新”二字融入工作、溶于生活。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努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读马克思主义原著要重视序、跋,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在研读这段时,法学院刘欣提笔写下“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青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想,是新时代的呼唤。”在《习近平总书记邀请我们返家乡搞农村调研》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润物无声的育人方法,指引大学生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要求。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潘文佳感触颇深,感受到了“挑梁抗柱”的责任,潘同学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我愿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大学生理应深入家乡,零距离察民情,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脱贫致富、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中,为家乡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此次活动的开展,号召广大学生认真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进一步引导青年学子领会总书记的勉励与教诲,牢记总书记的殷殷教导与期盼,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开拓创新,矢志艰苦奋斗,争做有志气、有才气、有锐气、有骨气的新时代青年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奏好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