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今年暑假,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青岛分队遍访青岛涉海区市,以“关于青岛市海洋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为题展开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成员整合交叉学科背景,利用跨领域优势资源,将青年之思投入到经略海洋战略之行。

服务团调研地点分布情况
广征博采,聆听“蓝色声音”


团队成员由来自海洋研究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机械学院、管理学院、环境学院等8个学院的11名研究生组成,调研历经半月。为更好地了解青岛市海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情况,在市区两级共青团的指导下,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青岛分队先后采访了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等政府单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特色园区,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青岛市委党校等科研机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崂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青岛博益特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深入座谈交流”的方式聆听来自各界的“蓝色声音”。
集思广益,总结“青岛方法”


围绕集聚模式类型的问题,服务团和青岛市情研究中心、市区海洋发展局有关负责人以及部分海洋产业集聚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坐落在西海岸新区的海西湾船舶海工基地的地理区位优势、技术创新以及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立体集聚优势等情况。围绕如何处理好政府和集聚区的关系问题,团队和蓝谷药业科技谷及上合示范区管委的负责人座谈,了解了即墨灵山镇政府采取合作社的方式规划中药材种植基地以解决企业生产原材料问题的案例,以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委形成上合示范区省级事项权责清单并剥离部分职能,以助推企业成长的经验做法。围绕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问题,团队和博益特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了该公司整合资源优势,总结并形成的校企携手共育专业人才的“博益特模式”为山东省进一步提升经略海洋能力,构建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
识微见远,提出“山大方案”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对标国内一流产业集聚区,借鉴成功经验,分析青岛当下发展“阵痛”,探索青岛市更加适配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服务团成员分析了青岛部分海洋产业集聚区存在“集而不群,群而不链”的现象,以及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沟通渠道不畅通、部分企业对优惠政策的依赖性较强、植根性较弱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服务团成员一方面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和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青岛市委党校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交流,另一方面对标先进经验,学习转型升级新思路,详细了解山东威海碳纤维产业园、上海张江药谷、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集聚区的经验做法,以期深入总结青岛市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经验,深刻领会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为经略海洋战略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