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工科是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设计、判断和制作,将科学、技术、数学和实践经验应用到设计、制造、对象或程序的操作中。在暑期学校的课堂上,由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线下课程《智能车嵌入式控制》带领百余名各学科、各专业的学生们学习了智能车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并且参与了智能车的设计、制作与调试,在实践中汲取知识和经验。
《智能车嵌入式控制》由控制学院王平和丁然两位老师讲授,从7月12日持续至7月31日,采用老师线下授课+学生自主组队协作完成任务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动性,鼓励创新,带领同学们在实践中跃步成长。

“这门课共包括设计目标、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检测和调试过程、关键问题讨论及结论、设计总结与体会七部分,从各个细节讲解了智能车的基本知识”,王平老师这样介绍道。由于教学目的和学生来源的不同,暑期学校教学与传统春秋学期教学有很大差别,他与丁然老师也根据往年暑期课堂经验,采取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与组织措施,将智能车的知识以更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
因此,与“纸上谈兵”式授课形式不同,本课程根据工科课程的特点,采用实践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初期,两位老师讲述智能车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知识,为同学们提供了大概的思路和流程;课程中期由学生自行组队,发放车模、电池、驱动板等元件进行实际操作,鼓励学生们将知识实际运用在智能车设计与制作中,同时老师也在调试现场为各位同学解疑答惑;课程后期采用“报告+答辩”的形式进行成果验收,在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总结经验的同时,老师也能发现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提出建议,完善方案。

在智能车调试现场,经常能看到赛道上一辆辆车因失控冲出赛道,也能看到因修改代码、调试参数而焦头烂额的同学,知识与实践的碰撞在一位位同学心中擦出了火花。“刚开始确实很难,感觉自己面对完全陌生的元件丝毫没有头绪,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以及自己逐渐的感悟,好像那条路慢慢在脑海里清晰了起来,克服困难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大的成就感”,参与课程的同学这样说道。课程中也有不少从小对智能器械感兴趣因此报考工科专业的同学,短短三周的智能车实践式学习让他们实现了从零开始设计制作的愿望,也让他们更加贴近自身的兴趣与梦想。
这样一堂以实践为主题的课程需要课程负责人付出更多的精力,王平和丁然两位老师以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准备工作为基础,互相合作,齐力带领同学们度过了难忘的智能车学习之旅。他们在讲授中表示:“团结就是力量,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前提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这门课程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传达了合作才能共赢的理念。
时光飞逝,为期三周的《智能车嵌入式控制》课程已经结束,它不仅带来了智能车的知识,还将自主动手的能力、勤学好问的态度、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馈赠给同学们,助力他们在实践中跃步前行。
【供稿单位:本科生院 暑期学校记者团 作者:焦静雨 高鑫 王文菡 摄影:焦静雨 高鑫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袁秋月 张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