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4月25日,山东大学4月份教师教学系列化培训在中心校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的刘瑞教授和浙江大学的陆菁教授就如何做好人文社科类专业认证的准备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专题讲解和介绍,本科生院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树永主持活动并就最新的人文社科三级认证标准进行了解读。培训活动以一校三地直播方式举行,本科生院院长刘传勇、中心副主任李赛强、经济学院副院长孙淑琴出席会议。

刘瑞教授从认证专家的角度,以2015年12月参与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证评估为例,从经济类本科专业认证评估的原因、评估的依据标准、适合参与评估的专业、评估中遇到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应该培养符合世界统一标准的、全球通用的人才,专业认证应满足适应国际化、符合当下中央提出的教育的高质量、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的规范化三个要求。他强调,经济类专业应找准自己的定位,严格按照本科专业认证标准,提前做好认证准备。

陆菁教授从经历了首批专业认证的高校经济类专业负责人的角度,详细介绍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从准备认证到认证结束历时三个月的认证过程中所做的各项具体工作,她认为专业认证对于促进高校专业建设的改革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通过这次认证全面梳理了专业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得以逐步建立校内外全方位对接的可持续改进的本科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陆菁指出,撰写自评报告的必须做好充分的基础资料准备,在吃透认证标准的基础上,凝练本专业的核心理念和独特优势,注意报告的内在逻辑,并提供证据确凿的可视化的支撑材料。
张树永先感谢了两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山东大学经济类专业的专业认证准备工作提供了有启发性和借鉴性的建议。接着对社科类专业认证体系、三级认证标准和认证现行的问题进行了逐条分析解读,提醒各学院教学院长和专业负责人应严格按照社科类专业认证标准来审视自己的专业,查漏补缺,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立项和今后的专业认证奠定坚实基础。刘传勇在总结中强调,学校前期举办的优秀专业评审与接下来专业认证理念上是一致的,都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所有本科本科专业都需要按照“追求卓越、建设一流”的发展目标重新对本专业进行定位和规划,扎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加快一流专业建设步伐,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其他人文社科学院教学院长、文理工医部分专业负责人和经济学院全体教师参加活动。